鸟道巇㠊万里赊,从臣分省向三巴。
中朝声望云山重,内史文章锦水华。
烂熳新恩苍玉节,依然旧署紫薇花。
只应未忘论思地,翘首金銮北斗斜。
送王承恩侍讲参政四川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文学作品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通过文字表达思想、情感和美学价值。’送王承恩侍讲参政四川’ 是明代著名文人文徵明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其内容体现了对王承恩的尊敬与期望,同时也展示了诗人的个人才华和对当时政治状况的看法。以下是对该作品的具体介绍:
作者生平:文徵明(1470年11月28日-1559年3月28日),字徵仲,号衡山居士,长洲(今江苏苏州)人,明朝著名的书画家、文学家、政治家。他以其卓越的艺术成就和深厚的文学素养而闻名,被称为“吴中四子”之一。
诗歌原文:这首诗共有八句,语言精炼而富有画面感。首句“鸟道巇岖万里赊”,形容山路崎岖险峻,形象生动地描绘了蜀道的艰难。接下来的“从臣分省向三巴”,则表达了文徵明作为官员,奉命赴四川担任官职的情景。诗的后半部分,“中朝声望云山重,内史文章锦水华”,赞美了文徵明在朝廷中的崇高地位和文学才华。最后两句“烂熳新恩苍玉节,依然旧署紫薇花”,则寄托了对王承恩未来事业的美好祝愿,希望他能继续发扬光大文风。
作品赏析:这首诗不仅是对王承恩个人的赞誉,也是对其政治生涯的一种期许。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诗人巧妙地将个人的情感融入到国家的大局之中,展现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和高超的艺术修养。同时,诗中的比喻如“鸟道巇岖万里赊”与“中朝声望云山重”等,都充满了诗意,使得整首诗不仅具有高度的艺术价值,也蕴含了深刻的哲理思考。
‘送王承恩侍讲参政四川’ 不仅是一篇描写自然风光的诗歌,更是一种对理想政治和社会风貌的赞颂。它体现了古代文人对于国家大事的关注以及对个人命运的思考,是研究明代文人生活和思想的重要文本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