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州杂诗 其七 (己丑)

圣度遥从仗外瞻,天颜春蔼正尊严。
中兴政赖言官直,跋扈情销相国廉。
最喜文华勤讲幄,早传慈寿罢垂帘。
瞿公念主箴规切,握扇书成也不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端州杂诗》是明代诗人钱澄之的作品,而非清代作家的文学作品。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和主题均与明朝末年的社会状况紧密相关。《端州杂诗其七》(己丑)作为其中的一首,表达了作者对时政的关注以及对其政治理想未能实现的感慨。

在探讨这首诗时,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1. 历史背景:《端州杂诗其七》反映了明末清初的历史变迁,这一时期,中国社会经历了深刻的变革,许多文人墨客都在作品中表达了对社会动荡和个人命运的关注。钱澄之作为一位有影响力的文学家,他的诗歌创作往往蕴含着对时代精神的把握和对个人理想的追求。

  2. 政治理念:《端州杂诗其七》中“圣朝新政惜繁缨,主爵升沈迥未平”等句,体现了钱澄之对于政治清明、法治严明的追求。他通过诗歌表达了对当时政治现状的不满以及对政治改革的期望。

  3. 社会观察:诗中的“大抵远人宜重赏,纵然高位亦虚名”等句,反映了钱澄之对于当时社会现象的观察和思考。他认为虽然有些官员拥有高位,但实际上并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作用,这种看法可能源于他对官场腐败和社会不公的深刻洞察。

  4. 个人情感:钱澄之在诗中还表达了个人的情感和经历。例如,“独忆润州钱叔子,空穿芒屩粤中行”一句,可能是他在游历广东期间,回忆起与友人交往的经历,表达了对友情的珍视和对往事的回忆。

  5. 艺术特色:钱澄之的诗歌在艺术上具有一定的特色。《端州杂诗》作为其代表作之一,不仅在内容上反映了作者的世界观和价值观,而且在艺术表现上也展现出了较高的水平。例如,他在运用典故、选择词语等方面的技巧,都使得诗歌具有了独特的韵味和深刻的内涵。

钱澄之的《端州杂诗其七》不仅是一首表达个人情感和政治理想的诗歌,也是一幅反映当时社会状况和文人心态的画卷。通过对这首诗的分析,可以更深入地理解钱澄之及其所处的时代的文化背景和政治氛围。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