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州杂诗 其九 (庚寅)

请对真何事,寒蝉此日喧。
露章承内旨,诏狱见君恩。
负国罪应得,除奸功莫论!
虏氛还咫尺,朝局已全翻!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梧州杂诗其九》(庚寅)是明末清初著名文学家钱澄之作,表达了作者对当时朝局动荡和朝廷内斗的复杂感慨。下面将详细介绍该作品的内容:

  1. 诗歌原文:《梧州杂诗 其九 (庚寅)》
    请对真何事,寒蝉此日喧。
    露章承内旨,诏狱见君恩。
    负国罪应得,除奸功莫论!
    虏氛还咫尺,朝局已全翻!
  2. 主题分析:这首诗反映了钱澄之对于政治斗争的深刻感受和批判。诗人通过描绘“寒蝉喧哗”的景象,暗示了时代的不安与混乱,同时表达了他对朝廷内部斗争的失望和无奈。诗句中“负国罪应得”和“除奸功莫论”,透露出他对于国家和人民的深切忧虑以及对朝廷官员行为的严厉批评。
  3. 艺术手法:钱澄之在《梧州杂诗 其九》中运用了象征、比喻等丰富的修辞手法,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例如,将寒蝉比作喧嚣之声,暗示社会的不安;用“露章”指代皇帝的诏书,显示朝廷的政治斗争;通过“诏狱”一词,直接指出朝廷的司法问题,这些都深化了诗歌的主题和情感色彩。
  4. 历史背景:钱澄之生活在明末清初的动乱时期,目睹了朝廷的腐败与内斗。他的《梧州杂诗》不仅是个人感怀的表达,也可能是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批判。诗中的“虏氛还咫尺”,反映了当时北方少数民族的威胁日益临近,使得整个朝廷的局势更加严峻。

钱澄之的《梧州杂诗 其九》不仅体现了个人的忧患意识,也揭示了那个时代深刻的社会矛盾。通过对政治斗争和社会状况的反思,诗人展现了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敏锐的社会洞察力,成为研究明末清初社会变革的重要文献。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