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远生中丞入虔道上杂作 其二 (丙戌)

鹢首乘潮上,旗门映日飏。
家僮传画鼓,剑客挽牙樯。
星宿缠营火,鱼龙趁甲光。
晚来亲出射,夹岸列鸳鸯。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同远生中丞入虔道上杂作 其二 (丙戌)”是明代诗人钱澄之的一首五言古诗。这首诗以其生动的描绘和鲜明的意象,展现了古代文人墨客在旅行过程中所经历的场景与感受。

钱澄之,字幼光,号东园,明末清初时期的文学家、史学家。他与顾炎武、钱谦益、方以智、徐乾学兄弟等均有交往。钱澄之所擅长的领域主要是经学,尤精于《诗经》,其文章富有才气。

诗中开篇“鹢首乘潮上,旗门映日飏”,通过“鹢首”(即鹢鸟的头部,古代用于装饰船只的装饰物)、“潮上”(指乘着潮水而上)、“旗门”(指军营中的旗门)、“映日”(形容旗帜在阳光照射下显得格外鲜明)四个词语,生动勾勒出海船在潮水之上航行的情景,以及军旗迎风飘扬的景象,营造出一种气势磅礴的场面。这种描述不仅展示了自然景观的宏大与壮丽,还反映了作者对当时军事活动的参与和关注。

“家僮传画鼓,剑客挽牙樯”。这里的“画鼓”指的是用绘画来模仿的鼓声,而“剑客”则指那些手持利剑的行侠仗义之士。这两句诗既体现了当时社会的一种生活状态,也反映出了作者对于民间生活的观察与理解。

诗的最后一句“晚来亲出射,夹岸列鸳鸯”,描绘了作者亲身参加射箭游戏的场景。这不仅展示了古人游历时的活动内容,也寓意着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时光。射箭作为一项古老的传统体育活动,在这里不仅锻炼了作者的身体,也体现了他对传统文化的珍视。

“同远生中丞入虔道上杂作 其二 (丙戌)”不仅是一首描写旅途风光的诗歌,更是一个时代背景下的文化符号。它不仅让我们得以一窥明代文人的生活面貌,同时也为研究当时的社会风情提供了丰富的资料。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鉴赏,人们可以更加深刻地理解中国古代文学的魅力及其在历史长河中的重要作用。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