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独酌

一雨垂十日,庭草纷如丝。
柴门人迹鲜,水曲群鸬兹。
宴坐启山阁,好鸟啼芳枝。
兴来聊自酌,高颂古人诗。
适量不在醉,适意不在词。
窗前有白雪,若与饮者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春日独酌》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的组诗作品。这两首诗作于李白因贫病来当涂投其族叔李阳冰的第二年(宝应元年,762年)初春。组诗抒写作者对美好春光的爱惜之情,表达了作者因年老求仙不得而产生“吾生无依”的孤独之意。接下来将对这首诗进行简要介绍:

  1. 诗歌原文:《春日独酌》全诗如下:东风扇淑气,水木荣春晖。白日照绿草,落花散且飞。孤云还空山,众鸟各已归。彼物皆有托,吾生独无依。对此石上月,长醉歌芳菲。我有紫霞想,缅怀沧洲间。思对一壶酒,澹然万事闲。横琴倚高松,把酒望远山。长空去鸟没,落日孤云还。但恐光景晚,宿昔成秋颜。

  2. 诗歌背景与鉴赏:李白在这首诗中抒发了他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通过对春天景色的描绘,诗人表达了自己内心的孤独和对生命无常的思考,同时也展现了他追求自由、超脱世俗的精神风貌。

  3. 文化意义:《春日独酌》不仅是一首诗,更是一种文化象征。它体现了唐代文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态度。同时,这首诗也反映了唐代文人的生活状态和社会风貌,为后人提供了了解唐代文化的窗口。

《春日独酌》不仅以其优美的文字和深邃的思想受到后世赞誉,更在文化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通过欣赏这首诗,读者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唐代的文化和艺术魅力,感受到诗人内心的情感世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