灼灼春庭树,开花渐离披。
因思唐虞世,日方亭午时。
大禹亦神圣,兢兢为保持。
如何百代下,此道久已衰。
丰亨王格之,请看大易辞。
拟古四十一首 其十三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拟古四十一首 其十三》是明朝时期薛瑄创作的文学作品,全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感慨和思考。下面是对该诗的详细介绍:
作者简介:薛瑄(1389年8月20日—1464年7月19日),字德温,号敬轩。河津(今山西省运城市万荣县里望乡平原村)人。他是明朝中期的著名文学家,以其深厚的文学造诣和独特的思想观点在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薛瑄的作品不仅展现了其深厚的文学功底,更体现了其深邃的人生感悟和哲理思考。他的诗词作品多以表达人生哲学、道德观念和审美情趣为主,语言简练而富有哲理,深受后世读者的喜爱和推崇。
诗歌原文及译文:《拟古四十一首·其十三》的原文如下:
予生未三十,忧愁居其半。
心事如落花,春风吹已断。
行当适远道,作计殊未晚。
清风激千古,贤圣留其名。
译文:我还没有活到三十岁,忧愁占据了生活的大半部分。我的心事犹如凋落的花瓣,春天的风一吹便断了。我要去远方旅行,现在开始还不算太晚。清风已经激荡了千古,圣贤们都留下了他们的名字。
- 诗歌赏析: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意象和深刻的比喻,展现了诗人对人生经历的深刻感悟。首两句直接点明了诗人的生活状态和内心的忧愁。后两句则表达了诗人对未知世界的向往和对当前困境的无奈。诗人用“清风”这一自然现象来比喻自己追求真理的决心和勇气,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历史长河中贤圣们的敬仰之情。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展示了薛瑄深邃的思想和独特的文学才华,也反映了他对于生活、社会和历史的独到见解。
薛瑄的《拟古四十一首·其十三》不仅是一首艺术性极高的文学作品,更是一本蕴含着丰富人生哲理和思想智慧的经典之作。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和欣赏,人们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薛瑄的文学成就及其在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同时也能从中汲取到宝贵的人生智慧和精神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