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禹门

春泽周四野,闲情乐时和。
出郊纵逸兴,缅怀佳山河。
禹门忽在望,峭壁云嵯峨。
石磴接飞栈,危楼架洪波。
空山响丝竹,虚堂进舞歌。
父老诚苦心,旨酒神所呵。
由来非一朝,吾意其如何。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游禹门》:山水诗篇的韵味

薛瑄的《游禹门》以清新脱俗的笔触,描绘了禹门的壮丽景色。这不仅是一首表达个人情感的诗歌,更是一幅动人心弦的自然画卷。

春泽周四野,閒情乐时和。出郊纵逸兴,缅怀佳山河。“春意盎然”的四野被描绘得生机勃勃,诗人在闲暇之余,带着愉悦的心情去追寻那如画的山水。诗中的“禹门忽在望”,让人不禁想象到那座巍峨的山岳,它屹立于天地之间,与诗人心中的壮志豪情相互辉映。

“石磴接飞栈,危楼架洪波。”诗人通过对险峻山路和宏伟高楼的描写,展现了禹门的自然景观。这些自然元素不仅增添了诗句的视觉冲击力,更使得整首诗充满了动感。正如薛瑄所表达的,他对于自然的敬畏之情溢于言表。

空山响丝竹,虚堂进舞歌。这里的“空山”和“虚堂”形成了强烈的对比,一方面是静谧的自然之美,另一方面则是热闹非凡的人间欢聚。这种对比不仅增加了诗句的艺术深度,也让读者感受到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既有对大自然的赞美,也有对人世繁华的感慨。

父老诚苦心,旨酒神所呵。这里透露出一种淳朴的人情味,也体现了作者对当地人民的深厚感情。通过这样的描写,薛瑄不仅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热爱,还展示了他对人文环境的关怀。

由来非一朝,吾意其如何?最后一句留给读者无限的想象空间。诗人可能正陷入对过往岁月的思考,也可能在反思自己的创作动机和艺术追求。这种开放式的结尾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使得这首诗成为了一个永恒的话题。

《游禹门》是一首充满艺术魅力的诗歌,它不仅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敬畏,还反映了他对人生和历史的深刻思考。这首诗如同一幅精美的山水画,让人在欣赏的同时,也能感受到诗人的情感波动。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