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城西今又来,飒飒秋风吹客怀。
禾黍荆榛蛩韵切,昔人曾此起楼台。
秋日过洛阳
介绍
《秋日过洛阳》是明朝作者薛瑄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秋天的洛阳城西重游时的所见所感,通过简洁的语言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一幅深秋时节的古城景象。
诗的原文如下:
洛阳城西今又来,
飒飒秋风吹客怀。
禾黍荆榛蛩韵切,
昔人曾此起楼台。
第一句“洛阳城西今又来”,表达了诗人对洛阳城的回访。第二句“飒飒秋风吹客怀”,则点明了时间和地点,即深秋时节,诗人站在洛阳城外,感受着秋风的吹拂和内心的孤寂与怀旧。第三句中的“禾黍”指的是成熟的谷物,而“荆榛”则是指杂草丛生的树木,两者的对比,不仅呈现了自然景色的变化,也反映了诗人对世事无常的感慨。最后一句“昔人曾此起楼台”,则透露出曾经的繁华与现在的荒凉对比,让人不禁思考历史的变迁和人事的更迭。
诗的翻译版本为:“洛阳的西边我又来到了这里,阵阵秋风使我心绪难平。金黄的庄稼、杂草丛生的树木发出声响,往昔的人们曾在这高高起建的楼台中欢聚。”这样的翻译保留了原诗的意境和情感,同时使外国读者也能理解其背后的历史和文化意义。
关于《秋日过洛阳》的创作背景,有学者认为该诗作于明初时期,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状况和文人的思想情感。明代初期,国势虽然强盛,但内部问题依旧存在,如政治腐败、经济萧条等。在这样的背景下,薛瑄可能通过诗歌来表达自己的忧国忧民之情,以及对历史沧桑的感慨。
薛瑄是明代的杰出派诗人,他的文学作品在当时受到了广泛的赞誉。《秋日过洛阳》作为其代表作之一,不仅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的敏锐洞察和深刻的感悟,也体现了他对人生和社会的独特理解。通过对这首诗的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薛瑄的艺术特点和创作风格。
《秋日过洛阳》是薛瑄以简练的文字描绘了古代洛阳的秋日风光,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反映出诗人的历史沧桑感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这首诗不仅是对古代文化的传承,也是对现代人精神世界的启迪。对于喜爱古典文学的读者来说,它不仅是一次美的享受,更是一次心灵的洗礼和思考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