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静学轩

书窗万籁绝嚣声,有客窗前味六经。
止水不波云影见,太虚无翳月华明。
亭亭自可观人物,扰扰何由悟性灵。
谁似南阳老诸葛,草庐默识古今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题静学轩》是明代诗人薛瑄创作的一首诗,展现了诗人对学问和人生哲理的深刻领悟。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

  1. 作者介绍
  • 薛瑄(1385年—1464年),字德温,号敬身,山西河津人。明代学者、文学家,有“文宗”之称。他在明代中期有着极高的学术地位,其著作被广泛传诵。薛瑄不仅在儒学方面有深厚造诣,还擅长诗文,其作品多表达了对人生的深刻理解和哲学思考。他的一生经历了明朝初期至中后期的政治变迁,但始终坚持其学术理念,致力于学术研究和教育工作。薛瑄的作品反映了他对儒家经典的深入研读以及对个人品德修养的追求。他的诗词作品多体现了他的生活哲学和社会责任感,其中以《题静学轩》最为著名,该诗以其简洁明快的语言、深刻的内涵和独特的艺术风格赢得了后世学者和广大读者的喜爱和赞誉。
  1. 诗歌原文及赏析
  • 根据网络资料,《题静学轩》的原文为:“书窗万籁绝嚣声,有客窗前味六经。止水不波云影见,太虚无翳月华明。亭亭自可观人物,扰扰何由悟性灵。谁似南阳老诸葛,草庐默识古今情。”
  • 这四句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致远的画面,通过自然景象来寓意人生和学问的道理。首句“书窗万籁绝嚣声”,意味着在书房里隔绝了外界喧嚣的声音,只有书籍与内心的对话。次句“有客窗前味六经”,则表达了在寂静的环境中,可以更深入地品味和理解古代的经典文献。第三句“止水不波云影见”,形容水面平静如镜,能够清晰地映出云的影子,象征着内心的平和与清晰。最后一句“太虚无翳月华明”,则是说天空中的月亮光芒四射,明亮清澈,比喻人的心境应当清朗无杂念。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写,传达出作者对知识和人生境界追求的向往。

《题静学轩》不仅是一首具有极高艺术价值的文学作品,也是明代文化的一个缩影。它不仅展示了薛瑄深邃的思想情感,也为后人提供了丰富的文化资源和学习范本。对于喜爱古典文学和文化的读者来说,深入研究和欣赏这首诗,无疑能更好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及其深远影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