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武怀古

黄河南下是通津,县郭千年枕水滨。
兵结团城犹有汉,车惊博浪已无秦。
黑阳山晚横残照,清水潭乾起暮尘。
立马几回思往事,宰平谁识社中人。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阳武怀古》是明代著名诗人薛瑄创作的一首七言古诗。《阳武怀古》不仅以其深刻的历史感和丰富的文化内涵而闻名,而且在文学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以下是对这首诗的具体分析:

  1. 诗歌原文:黄河南下是通津,县郭千年枕水滨。兵结团城犹有汉,车惊博浪已无秦。黑阳山晚横残照,清水潭乾起暮尘。立马几回思往事,宰平谁识社中人。

  2. 诗歌鉴赏:《阳武怀古》的开篇即描绘了黄河的壮丽景色以及其作为古代交通要道的历史地位。诗中的“黄河南下是通津”表达了作者对于黄河这一伟大河流的赞美之情,同时也暗含了它作为连接中原与四方的重要通道的历史角色。接下来,诗人通过对汉代、秦朝遗迹的描述,展现了历史的沧桑变迁。

  3. 艺术特色:《阳武怀古》的构思精巧,语言优美,充分体现了明代诗歌的艺术特色。诗人运用了丰富的比喻和象征手法,如“兵结团城犹有汉,车惊博浪已无秦”,这些诗句不仅描绘了景物,更蕴含了对历史的深刻思考。同时,诗中也体现了诗人对现实社会的关怀,如“立马几回思往事,宰平谁识社中人”反映了他对历史人物的深切同情和理解。

  4. 文化影响:《阳武怀古》不仅在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艺术风格也为后代学者和文艺创作者提供了宝贵的借鉴。诗中的许多意象和文化背景至今仍然被广泛引用,成为研究中国古代历史和文化的重要资料。

《阳武怀古》不仅仅是一首诗歌作品,更是一座桥梁,连接着过去与现在,历史与文化。通过对这首诗及其背后故事的了解,人们可以更好地认识到中国悠久的文化传统和历史变迁,也能更加欣赏到中国古代诗歌的独特魅力。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