涓埃无补圣明朝,持节南荒岁月遥。
几见阑干生薜荔,旋看烟雨绽芭蕉。
山城每听钟声早,金阙常思扇影高。
为报鹓行旧知己,耽书未解子云嘲。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涓埃无补圣明朝,持节南荒岁月遥。
几见阑干生薜荔,旋看烟雨绽芭蕉。
山城每听钟声早,金阙常思扇影高。
为报鹓行旧知己,耽书未解子云嘲。
《沅州杂诗十二首其五》是唐代诗人元稹创作的组诗作品,共十二首。其中“沅州”指唐时的黔中道、黔州,今属贵州省,地处长江以南的云贵高原东南边缘,与湖南省接壤。这首诗反映了诗人在沅州时期的生活状况和思想情感。
在这首诗中,元稹表达了他对于当时社会现状和人性的深刻思考。他写道:“沅州杂诗”是指他在担任监察御史期间,对当时政治腐败、官吏贪污等问题的不满和批判。而“杂诗”则意味着这些诗歌并非出于一时一地的感触,而是作者广泛涉及社会生活各个领域时产生的感慨。
在诗中,元稹通过对沅州的自然景观、风土人情的描绘,抒发了他对于家乡的思念和眷恋之情。同时,他也表达了自己对于国家前途命运的担忧,以及对民众疾苦的同情。通过这样的表达,元稹不仅展现了他的文学才华和思想深度,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了解唐代文人生活状态和精神世界的重要窗口。
《沅州杂诗十二首其五》是一首充满情感和思考的诗歌作品,它不仅体现了元稹的文学才华和思想深度,也为我们今天提供了宝贵的历史和文化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