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真三咏 其二

闻道真州景物多,晚秋时节偶来过。
蒹葭暮雨连沧海,杨柳西风落漕河。
晓岸帆樯南客舫,夜船灯火北人歌。
寓居候馆情无限,一寸丹心奈尔何。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仪真三咏·其二》是明代诗人薛瑄的作品。下面对作品进行更细致的介绍,以揭示其背后的文化和历史价值。

诗中“闻道真州景物多,晚秋时节偶来过”表达了诗人对于真州景色的初次发现与惊喜。这不仅仅是一次简单的游览,而是一种心灵的触动,反映了诗人对于自然美和人文景观的深刻感悟。这种感慨不仅体现在对自然景观的赞美上,更在于诗人通过观察和体验,对人与环境关系的反思。

诗中的“蒹葭暮雨连沧海,杨柳西风落漕河”展现了一幅生动的江南水乡景象。蒹葭、杨柳等植物,在细雨中显得更加柔弱而富有生命力,与辽阔的大海形成对比,体现了自然界的壮丽与脆弱并存。这种描绘不仅让读者感受到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还激发了人们对于生命意义的思考。

诗中的“晓岸帆樯南客舫,夜船灯火北人歌”则描绘了两种截然不同的生活场景。南客舫的宁静与北人的歌声形成鲜明对比,反映了不同地域文化的差异与和谐共存。这种描写不仅展示了地理环境的多样性,更体现了人类社会文化的丰富性和包容性。

诗的尾句“寓居候馆情无限,一寸丹心奈尔何”表达了诗人对于自己命运的无奈和感慨。虽然心中有无限的情怀,但现实的束缚让人感到无力,这种情感的表达不仅反映了个人的情感状态,也揭示了社会环境中个体与集体之间的矛盾与冲突。

这首诗不仅是对真州美景的赞颂,更是对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深刻反映。通过对诗中意象的解读,可以更好地理解诗人的思想情感及其创作背景。同时,这首诗也为后世提供了丰富的文化素材,启发人们在欣赏自然美的同时,也能深入思考人类文化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