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岳阳楼四首 其三

玉斧飞霜过洞庭,岳阳楼上寄高情。
天涯楚树千行绿,湖面君山一点青。
今古留题才浩渺,往来登览岁峥嵘。
中天徙倚多时节,笑挹高风满抱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登岳阳楼四首 其三》是唐代诗人薛瑄的作品。在这首诗中,作者薛瑄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想象力,将洞庭湖畔的景色描绘得栩栩如生。下面详细介绍这首诗:

  1. 诗歌原文
  • 玉斧飞霜过洞庭:薛瑄用“玉斧”比喻洞庭湖宽广的水波,如同神工巧匠挥舞着巨大的斧头一样,飞溅起的雪花落在洞庭之上,形成了一幅壮阔的画面。
  • 天涯楚树千行绿:描述了远在天边的楚国大地上的树木,郁郁葱葱,仿佛绿色的海洋一般,给人一种深远的历史感和强烈的视觉冲击。
  • 湖面君山一点青:在广阔的湖面上,只有一座小小的君山岛,它的青色显得格外醒目,与周围的湖水形成鲜明的对比,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魅力。
  1. 诗意赏析
  • 情感寄托:诗中的“寄高情”,表达了诗人对远方家乡的思念以及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
  • 自然景观描述:诗人通过生动的自然景物描写,展现了洞庭湖的壮丽景色,使读者仿佛置身于那浩瀚无垠的湖面之前。
  1. 文化背景
  • 作者信息:薛瑄是唐代的一位著名文人,他的诗作在当时广受好评,被后人传颂。
  • 历史时期:这首诗创作于唐代,那时的诗歌风格以赋法为主,强调艺术形象的真实再现。
  1. 艺术特色
  • 语言精炼:薛瑄在这首诗中使用了简洁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使得整首诗的意境更加深远。
  • 意象生动:诗中的每一个意象都被精心雕琢,如“玉斧飞霜”与“君山一点青”等,不仅形容了自然景观的美丽,也体现了作者的艺术才华。
  1. 艺术效果
  • 画面感强:通过对岳阳楼和洞庭湖的描绘,读者可以想象出一个宏伟壮观的自然场景,感受到了诗人的情感和思想。
  • 情感共鸣:这首诗不仅仅是描写景致,更是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感慨和对未来的展望,触动了读者的情感共鸣。

《登岳阳楼四首 其三》不仅是一首描写自然美景的佳作,更通过精湛的艺术手法,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充满历史和文化深度的文学世界。这首诗不仅展现了唐代文人的艺术才华,也反映了那个时代人们对于自然的敬畏和热爱。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