哭夫诗百首 其四

碧落黄泉两未知,他生宁有晤言期。
情深欲化山头石,劫尽还愁石烂时。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哭夫诗百首 其四”是明代诗人薄少君的作品,表达了作者对亡夫的深情怀念和对未来的无尽哀思。以下具体介绍:

  1. 作品背景与作者
  • 作者简介:薄少君,明代诗人,工诗赋,擅长古文。天启四年甲子(1624)孟冬病痢而弃,时少君妊七月,作诗百首哭之,阅百日而产一男。薄少君的生平虽然坎坷,但其作品却充满了深厚的情感和独特的艺术魅力。
  • 创作缘由:这首诗的创作背景是在丈夫去世后的百日纪念日,薄少君通过写诗来表达自己对亡夫的深切思念和哀悼之情。
  1. 诗句原文
  • 原文:碧落黄泉两未知,他生宁有晤言期。情深欲化山头石,劫尽还愁石烂时。
  • 翻译:在黄泉之下,我与你两不知所终,他生是否还有相见之日?我的感情如此深厚,仿佛要将我化作山中的石头,即使劫难结束,我也依然担忧这些石头会被时间侵蚀。
  1. 诗句赏析
  • 情感表达:这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展现了诗人深沉的情感。开头两句“碧落黄泉两未知,他生宁有晤言期”表达了诗人对于生死界限的模糊感和对重逢的渺茫希望。
  • 象征意义:诗中的“山头石”象征着诗人的坚贞不屈和永恒不变的爱。即使面临死亡的威胁,诗人的情感也如同山中岩石一样坚定。
  1. 历史影响
  • 文人评价:历代文人对薄少君的《哭夫诗百首》给予了极高的评价。其中,清代学者陈廷相在《白雨斋词话》中称赞其诗:“字字沉痛,令人不忍卒读。”
  • 社会反响:该诗不仅感动了薄少君的亲朋好友,也使得这首诗成为了中国古典文学中不朽的经典之作,影响了后世无数诗歌的创作。
  1. 文化价值
  • 情感传递:薄少君的这首诗不仅表达了个人的情感经历,也反映了古代文学作品中常见的生死观、爱情观和社会伦理观。
  • 文化传承:作为中国古典文学的一部分,《哭夫诗百首》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和精神追求,对于研究中国古代文化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哭夫诗百首 其四》不仅是一首表达夫妻深情的诗歌,更是中国传统文化和艺术瑰宝的代表。它以其深刻的情感表达、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文化价值,成为后世研究和欣赏的宝贵资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