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黄河与诸生同舟

利涉当今日,同舟有数君。
临风堪送目,樽酒一论文。
复岭藏千树,青山渡片云。
济川应若此,箫鼓对斜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过黄河与诸生同舟》,明代诗人萧良有的作品。该诗文通过描绘作者在黄河岸边与友人共同乘舟渡河的情境,展现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与对自然景色的赞美。以下是对该作品的具体介绍:

  1. 作者简介
  • 萧良有,字以占,号汉冲,明代湖广汉阳人。
  • 万历八年进士,官至修撰,领国子祭酒。在史局任内十五年,参与国家大计讨论。
  • 因给事中叶继美的弹劾,请求归隐,著有《玉堂遗稿》。
  1. 诗篇原文
    利涉当今日,同舟有数君。临风堪送目,樽酒一论文。复岭藏千树,青山渡片云。济川应若此,箫鼓对斜曛。

  2. 艺术手法

  • 情景交融:诗人将自然景色与人生体验巧妙结合,通过对黄河和山峦的描述,营造出一种壮阔而深沉的情感氛围。
  • 比喻生动:如“复岭藏千树”使用了拟人化手法,使自然景观仿佛具有了情感和生命,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
  1. 文学价值
  • 思想内涵:诗中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以及对自然界的敬畏,反映了作者的人生态度和哲学观念。
  • 艺术成就:《过黄河与诸生同舟》不仅是一首表达个人情感的诗作,也是明代诗歌艺术的一个典范,展示了诗人高超的艺术技巧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过黄河与诸生同舟》不仅仅是一首诗,它更是明代诗歌艺术的代表之一,展示了诗人对自然和人生的深刻理解和独特感悟。这首诗不仅是文学创作的佳作,也是中国传统文化宝库中的瑰宝,值得后人深入研究与鉴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