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黄鹤楼八首 其七

赤壁当年顿虎貔①,犹然倚醉赋新诗②。
可知明月酣吟处③,正是东风欲动时④。
千里舳舻成断焰⑤,二乔铜雀负前期⑥。
坡仙潇洒余风在,读罢雄文有所思⑦。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山外二里王氏白荷花池中心,忽开红荷一朵,入夏苦暑不出山时,往一观,因成八绝,以志其六”是李寄的《冬日登黄鹤楼集唐八首·其七》中的一句。下面将详细介绍文学作品:登黄鹤楼八首 其七:

  1. 作品背景与内容
  • 创作时代:这首诗属于明朝时期的作品,由李寄所作。
  • 作者生平:李寄,字子美,是明代一位著名的诗人,其文学成就在明代诗坛上占有重要地位。
  • 作品主题:这首诗通过描写登黄鹤楼时所见之景,抒发了诗人对自然之美及历史的感慨。
  1. 诗词原文和注释
  • 原文摘录:翠茎绿叶碧漪中,雪色偏他点染工。曾取桃花春靧面,崔家女出嫁薰风。
  • 边连宝注译:河上仙翁去不回(崔署),人间空自造楼台(罗邺)。那知尘里无穷事(刘得仁),且尽生前有限杯(杜甫)。李白虽然成异物(曹松),费祎终是负仙才(罗隐)…
  1. 诗歌赏析
  • 艺术手法:边连宝在对这首诗进行注释时指出,这首诗采用了对比、拟人等手法,生动地描绘了黄鹤楼周围的景色,以及作者在此地的感受。
  • 情感表达:通过对黄鹤楼及其周边景物的描述,表达了诗人吊古怀乡之情,以及对人生有限时间的感慨。
  1. 文化意义
  • 历史价值:这首诗不仅记录了当时的历史文化,也为后人研究明代文学提供了宝贵的第一手资料。
  • 美学价值:从文学角度来看,此诗以其简洁而富有画面感的语言,展现了诗人高超的艺术造诣和审美情趣。
  1. 影响评价
  • 历代评价:据边连宝在注释中提到,这首诗被历代文人所推崇,被视为吊古怀乡的佳作。传说登此楼,目睹此诗,大为折服。
  • 现代评价:在当代,这首诗仍然被视为中国古代诗词的瑰宝,被广泛传颂和学习。

通过对“山外二里王氏白荷花池中心,忽开红荷一朵,入夏苦暑不出山时,往一观,因成八绝,以志其六”的分析可以看出,该作品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无论是从历史背景、艺术手法还是文化意义上来看,它都是中国文学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