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文岩贵人设醮

谩言报应事纷纭,皂白到头终自分;
每恨无人诛国贼,今知有腹负将军。
鬼神忏遍皆供案,牲币陈空总秽闻。
惊听奏章道士说,熊公诉帝怒如焚。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文学作品《太文岩贵人设醮》是一首清代诗人卢若腾创作的诗。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及其背景和意义:

  1. 作者介绍
  • 基本信息:卢若腾,清代诗人,其作品多表达了对时代动荡不安和社会现实的关注。
  1. 诗歌原文
  • 全文内容:《太文岩贵人设醮·谩言报应事纷纭》的全文如下:谩言报应事纷纭,皂白到头终自分。每恨无人诛国贼,今知有腹负将军。鬼神忏遍皆供案,牲币陈空总秽闻。惊听奏章道士说,熊公诉帝怒如焚。
  1. 主题思想
  • 报应与正义:诗中通过“谩言报应事纷纭”表达了作者对社会现象的批判以及对正义的渴望;同时,通过“鬼神忏遍皆供案”展现了作者对于宗教或迷信活动的质疑态度。
  • 社会责任感:诗中的“每恨无人诛国贼,今知有腹负将军”表明了诗人对于国家大事和个人行为的关心及责任感。
  1. 文化价值
  • 历史文献:“太文岩贵人设醮”作为一部文学作品,不仅反映了当时的历史背景和社会状况,同时也为研究清代文学提供了珍贵的资料和视角。
  • 语言艺术:该诗在形式上属于古诗,其语言精炼而富有哲理,通过对自然和社会现象的描述传达了深刻的思想和情感。
  1. 艺术风格
  • 意象运用:诗中使用了许多意象,如“供案”、“秽闻”,以及“熊公”等,这些意象丰富了诗歌的内涵,增强了表达效果,使读者能够感受到一种深沉的历史文化氛围。
  • 韵律结构:诗歌采用了传统的押韵形式,这种形式增加了诗歌的节奏感和音乐美,使得读者在朗读时能够体验到更为流畅和谐的韵律美。
  1. 现代价值
  • 启示思考:在当今社会,《太文岩贵人设醮》提醒人们要关注现实,思考如何通过实际行动来维护正义和公平。这种思考方式对于现代人仍然具有启发性和指导意义。
  • 文化传承: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该诗的学习和传承可以帮助年轻一代更好地理解和尊重传统文化,促进文化的多样性和持续发展。

《太文岩贵人设醮》不仅仅是一首诗歌,它更是一部承载着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作品。通过了解这首诗及其背后的故事,可以更好地认识到中国古典文学的价值及其在现代社会的意义。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