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倪母郑孺人

东南何处郑公乡,家近初平万石羊。
兰质当年明桂户,萱花此日映槐堂。
捐金振乏周仁惠,剖玉成名颂义方。
黄发鲁宫追燕喜,白眉汉代踵循良。
瞻云彩舞疑差旷,捧日丹衷恋独长。
最绩已看驰凤掖,貤恩即拟下龙章。
庆馀自合膺皇眷,寿献何须问越装。
春酒若分王母酝,远书如接令君香。
天边婺影联南极,庭下兰芬擅众芳。
会引潘舆同赴阙,朝回分惠万年觞。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寿倪母郑孺人》是明代诗人卢龙云创作的一首七言排律。下面将深入探讨这首诗的多个方面:

  1. 作者简介
  • 卢龙云:卢龙云是明朝广东南海(今广东广州)人,字少从。他的文学成就颇为显著,万历十一年(1583年)进士及第,曾任马平知县、邯郸县令等职,后因直言进谏触怒权要而被贬至江西藩幕。
  1. 诗歌原文
  • “东南何处郑公乡,家近初平万石羊。” - 这两句表达了郑孺人家的地理位置及其家族的富裕。”郑公”指的是郑氏家族,而”初平万石”则形容其家族拥有大量的财富,象征其家族的显赫和荣耀。
  1. 诗歌赏析
  • 主题思想:《寿倪母郑孺人》不仅赞美了家庭的富裕,而且强调了孝顺的重要性。通过诗中的描述如“捐金振乏周仁惠,剖玉成名颂义方”,体现了对长辈的尊敬和孝道的推崇。
  • 艺术手法:诗中使用了许多生动的比喻和描绘,如“瞻云綵舞疑差旷,捧日丹衷恋独长”等,这些形象的语言使得诗歌富有画面感,增强了读者的阅读体验。
  • 文化价值:《寿倪母郑孺人》在中国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它不仅是文学作品,也是孝道文化的传承。这首诗反映了古代中国社会对家庭伦理的重视以及个体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
  1. 诗歌背景
  • 创作时期:卢龙云创作《寿倪母郑孺人》时,正值明朝中期。在这个历史阶段,社会相对稳定,经济繁荣,文化艺术也得到了空前的发展。
  • 社会环境: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文人墨客的创作往往与政治和社会状况紧密相关。通过对家族的描写和个人情感的表达,卢龙云可能反映了当时文人对于家族荣誉和个人道德修养的高度重视。

通过对《寿倪母郑孺人》的全面了解,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其背后的文化意义和审美价值。这不仅是对一个具体文学作品的研究,也是对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一次回顾和思考。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