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行即事二首·其二》是明代诗人郑岳创作的一组五言律诗,其中第二首为:“荏苒岁云暮,天涯腊月初。梦中乡路远,病里鬓毛疏。水落滩逾险,瘴深草未除。”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来表达作者对家乡的思念和对人生旅途的感慨。以下是具体介绍:
- 作者简介
- 生平经历:郑岳,字汝华,明代福建莆田人,弘治六年进士,曾任户部主事、江西左布政使等职。他因弹劾宁王朱宸濠而被夺官,后以大理卿身份被召入朝廷,并有感于李梦阳的谗害而辞职归田。
- 作品成就:《江行即事二首》是他的代表作之一,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江河景色与内心感受,展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学素养和独特的艺术风格。他的诗歌多采用五言律诗的形式,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深受后人喜爱。
- 诗歌原文
- 荏苒岁云暮,天涯腊月初。
- 梦中乡路远,病里鬓毛疏。
- 水落滩逾险,瘴深草未除。
- 诗句解析
- 荏苒岁云暮:形容岁月流逝之快,如同傍晚时分天空中渐渐升起的云彩一样。
- 天涯腊月初:表达了诗人身处异地,感受到的是腊月特有的寒意与孤独。
- 梦中乡路远:反映了诗人在梦中仍难以摆脱对故乡的深刻记忆和遥远旅程的困扰。
- 水落滩逾险:描绘了江河水位下降时,水流带来的危险与挑战。
- 瘴深草未除:描述了当地恶劣的自然环境和疾病带来的困扰。
- 创作背景
- 个人经历:郑岳在仕途中曾因直言进谏得罪权贵,最终被迫辞官,这段经历让他深刻体会到官场的险恶与人情的冷暖。
- 社会环境:明初政治局势较为动荡,宦官专权,文人地位低下,郑岳的作品反映了当时文人对于社会现状的不满和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 文化背景:明代中期以后,文学艺术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峰,文人墨客们开始更多地关注自然景观与人的内心世界。郑岳的创作正是在这样的文化氛围中产生的。
- 艺术特点
- 意象运用:诗中使用了许多意象,如“云暮”、“腊月初”等,这些意象都具有很强的象征意义,能够引发读者的共鸣。
- 情感表达:诗歌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眷恋以及对人生旅途中的孤独与艰辛的感受。这种情感的真挚表达使得诗歌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 语言精炼:郑岳的语言简洁明了,每一句诗句都经过精心打磨,既富有画面感又不失深度。
- 历史评价:
- 清代学者卢龙云在其《江行即事二首·其二》一诗中写道:“江上兰桡雨后开,山光晴望凤凰台。向阳花木欣欣起,无数轻帆带日来。”这句诗与郑岳的《江行即事二首·其二》在意境上相呼应,都描绘了江南水乡的美丽景色。
- 当代学者认为,这两首诗不仅展示了郑岳卓越的文学才华,也反映了明代社会的风貌和文人的精神世界。它们不仅是郑岳个人情感的抒发,更是对那个时期文人命运和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映。
通过对《江行即事二首·其二》的分析,可以发现郑岳作为一位明代诗人,其创作不仅在艺术上有极高的成就,而且在情感表达上也有着深刻的内涵。这首诗不仅仅是对自然景色的描绘,更是一种对人生境遇的深刻思考和对美好时光的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