枯鱼篇

枯鱼枯鱼,尔身自白龙,谁使尔为鱼。
一朝落泥沙,鳞甲生长蛆。
嗟嗟鲸鲵,振鬐沧海。
吹嘘三山,簸扬嵬㠑。
尔罪维斯,死亦何悔。
谁能借风涛,作书上天帝。
雪此坳堂冤,飞腾吸云霓。
枯鱼枯鱼,从此遐逝。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枯鱼篇》是一首属于汉乐府杂曲歌辞的诗歌,它以干鱼自比,寓言告诫人们行动要小心,以免招来祸患。下面将详细介绍文学作品《枯鱼篇》:

  1. 作品背景
  • 历史时期:作为一首古代的文学作品,《枯鱼篇》创作于汉代,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貌和人民的生活状态。
  • 文学地位:《枯鱼篇》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它是汉代乐府诗中的经典之作,体现了古人对生活哲理的深刻理解和艺术表现力。
  1. 主题思想
  • 警示寓意:诗人通过枯鱼的自述,向其同类发出警告,即在行为上要格外小心谨慎,以防招致灾祸。
  • 生命感悟:这首诗不仅传达了警示的信息,还蕴含着深刻的生命感悟,提示人们在面对困境时要有智慧去应对,避免不必要的麻烦。
  1. 艺术特色
  • 语言表达:《枯鱼篇》运用了生动形象的语言,如“枯鱼过河泣”等句子描绘了枯鱼悲伤的情绪,增强了诗歌的情感表达力。
  • 象征手法:诗中的枯鱼象征着遭受不幸的人,用鱼拟人的方式展现了人类情感与自然界生物的相通之处。
  1. 文化价值
  • 反映社会现象:通过对枯鱼的描写,诗人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某些现象,如人们的行为准则和道德观念等。
  • 传承历史文化:《枯鱼篇》不仅是文学作品,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后世的文学创作和文化传承有着深远的影响。

《枯鱼篇》不仅仅是一首简单的诗歌,它通过枯鱼自比的形象传达了深刻的人生哲学和道德观念。这首诗的艺术魅力在于它的想象丰富、语言精炼以及深刻的寓意,使其成为汉乐府文学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