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闻荀太尉,白发能孝养。
英风邈海隅,至今复清响。
凤啸必椅梧,麟游非草莽。
托迹岂不然,寄心且远仿。
合符一术间,总辔万事长。
所以不匮姿,垂声得淑傥。
赠董明府迎侍四首 其四
介绍
《赠董明府迎侍四首》是唐代诗人卢楠的一首五言古诗,该诗主要描述了作者对董明府的敬意和赞美之情。以下是对该作品的具体分析:
诗人简介:卢楠(753年—818年),字子发,号玉霄生,唐朝文学家、书法家。他曾任太子舍人、集贤殿学士等职,以直言敢谏著称。卢楠的诗歌多反映现实,风格雄浑豪放,与王之涣、高适齐名,有“三俊”之称,被后世誉为“唐初四杰”之一。他的诗歌创作不仅继承了盛唐诗风,还开创了一种新的风格,被称为“卢体”。卢楠的代表作品还包括《赠董明府迎侍四首》《送张秀才赴举》、《秋日登望仙台呈刘明府》等。
诗歌原文与翻译:在《赠董明府迎侍四首 其四》这首诗中,卢楠表达了对董明府的敬仰之情。诗中写道:“昔闻荀太尉,白发能孝养。英风邈海隅,至今复清响。”这句话中的“荀太尉”指的是东汉时期的荀彧,他是曹操的重要谋臣,以其智慧和品德闻名于世。这里诗人借指董明府,赞扬其能够继承荀彧的遗志,孝敬父母,并保持高尚的道德品质。
诗作背景:这首诗的创作背景与卢楠的政治生涯有关。作为唐初的文学家,卢楠曾担任太子舍人等职,参与朝政。然而,他因直言进谏而得罪了一些权贵,最终被迫辞官归隐。因此,这首诗不仅是对董明府的颂扬,也是卢楠对自己政治生涯的一种反思和总结。
主题思想:在《赠董明府迎侍四首 其四》这首诗中,卢楠通过赞美董明府的孝顺、英明和高尚品质,反映了作者对理想君臣关系的向往。他认为,一个优秀的君主应该像荀彧一样,既能治理国家,又能孝顺父母,成为百姓的榜样。
艺术成就:卢楠的这首诗在艺术上也有较高的成就。首先,他在诗歌中巧妙地运用了历史典故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观点,使诗歌更具深度和内涵。其次,他的诗歌语言简练而富有力度,既体现了唐代诗歌的特点,又展现了卢楠的个人风格。
社会影响:这首诗在文学史上具有一定的地位。它不仅展示了卢楠对古代圣贤的崇敬之情,也反映了唐代文人对政治理想的追求。同时,这首诗也体现了唐代诗歌注重写实、注重情感表达的特点,对后世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赠董明府迎侍四首 其四》是卢楠创作的一首具有深刻内涵和艺术价值的诗歌。它不仅展现了诗人对理想君臣关系的向往,也体现了唐代文人的精神风貌和审美追求。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唐代诗歌的艺术特点和价值取向,从而提升自己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