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徐巨源

五岳不相见,四海水力同。
日月望相望,相抱光如弓。
十年读君书,一字复一重。
恨是古之人,钟鼓徒钟钟。
何意当吾世,远道能相逢。
叩门若还家,入座如登峰。
易为挂壁历,剑为豢人龙。
数米度琴徽,坐枕看诗筒。
佳儿立左手,友生侦下风。
当食箸频画,酾酒临天公。
嗟我胡守雌,徐君为真雄。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访徐巨源》是明代诗人黎遂球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这首诗作在文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不仅因为其艺术成就,更因为它所体现的文化价值和历史意义。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作品:

  1. 创作背景与作者生平
  • 作者黎遂球:黎遂球,明代广东番禺人,字美周。天启七年举人,再应会试不第,擅长诗、古文,工画山水,崇祯中陈子壮荐为经济名儒未赴任。明亡后,方应陈子壮荐,为南明隆武朝,兵部职方司主事,提督广东兵援赣州,城破殉难。其作品有《莲须阁诗文集》。
  • 写作初衷:黎遂球的诗歌常流露出对于国家兴衰和个人命运的关注及感慨,《访徐巨源》正是其这种忧国忧民情怀的体现。
  1. 诗歌内容赏析
  • 主题思想:《访徐巨源》以“访”为核心,描绘了一次跨越时间与空间的会面。诗中的“叩门若还家”、“入座如登峰”等句,形容拜访时的亲密无间,以及进入对方居室时的尊贵感受。这不仅是对友情的一种颂扬,更反映了诗人对真挚友谊的向往。
  • 艺术手法:黎遂球运用了许多象征和比喻的手法,例如“四水江海归一流”,用自然界的江河汇聚来比喻不同地域或时代人物间的交流融合。此外,“十年读君书,一字复一重”表达了对友人深厚的怀念之情和对友谊的珍视。
  1. 文化价值与历史意义
  • 反映时代背景:明代是一个充满变革与动荡的时期,许多文人通过诗歌表达自己的立场和情感。黎遂球的《访徐巨源》便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创作出的作品,反映了作者个人的情感以及对当时社会状态的观察。
  • 影响后世:黎遂球的诗歌在后世广为流传,不仅因为他精湛的艺术表现,更因为他作品中蕴含的深刻思想和人文关怀。《访徐巨源》作为其中的代表,被后人反复吟咏,成为研究明代文学的重要资料。

《访徐巨源》不仅是一首诗,更是一段历史的缩影,一个时代的文化标志。它通过简洁而深邃的语言,传达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对时代的感悟以及对国家命运的忧虑。这首诗不仅是对黎遂球个人经历的记录,也是对那个时代精神风貌的反映,值得读者深入品读与思考。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