芗溪长至似秋残,借得梅花作雪观。
楼外夕阳犹草色,孤舟遥载与君看。
写画寄徐巨源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写画寄徐巨源》
《写画寄徐巨源》,明代黎遂球的一首七绝,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邃的情感内涵,在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这首作品不仅是对友人深情的表达,更是对时代变迁的深刻反思和个体命运的无奈感慨。
首句“芗溪长至似秋残”,便将读者带入一个宁静而深远的意境之中。诗人以芗溪为背景,描绘了一幅秋意渐浓的自然景象。秋天是收获的季节,也是离别的季节。在这里,芗溪不仅仅是自然景观,更像是诗人情感的寄托地。这种景物描写,既展示了诗人高超的艺术技巧,也表达了他对季节更迭、时光流逝的深深感悟。
“借得梅花作雪观”一句,则展现了诗人超凡脱俗的审美情趣。梅花傲霜斗雪,象征着坚韧与纯洁,诗人通过这种象征,表达了自己对理想和信念的执着追求。然而,这种追求并非总是一帆风顺,正如诗人所言:“楼外夕阳犹草色,孤舟遥载与君看。” 夕阳下的草色,孤舟中的远望,都是诗人内心深处无法言说的苦楚和无奈。
整首诗不仅表达了诗人对友人深深的思念之情,更折射出作者对于国家兴亡、个人命运的深切忧虑。这种情感的复杂性和深度,使得这首诗成为后世读者反复品味的对象。
在当今社会,虽然我们可能不会经历战乱和国难,但类似的困境仍然不时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从这首诗中,我们可以汲取到一种精神力量,那就是无论遭遇何种困难和挫折,都不放弃追求理想,保持内心的纯净和坚强。
《写画寄徐巨源》作为明末清初诗歌的代表之作,其艺术价值和历史意义不言而喻。它不仅是文人墨客抒发情感的载体,更是我们理解中国传统文化和人文精神的重要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