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郭二律 其一

东风吹雨洒蓬蒿,白涨秦淮息怒涛。
万国时清来玉帛,三边尘静返旌旄。
上林春暖回青鸟,合殿香飘识衮袍。
疏病岂堪供笔札,蓬莱宫阙入云高。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出郭二律 其一”是明朝诗人黎贞所作的一首七言律诗。黎贞,字仲文,号东山,是明代的一位著名文人,以才学和诗文著称。这首诗作于洪武乙卯年(1385年),当时天下士由荐辟至者数百人,黎贞因病未能赴考,但后来仍赋此诗呈给馆阁诸公。

在探讨这首诗的文学价值时,需要了解其创作背景以及艺术特色。《出郭二律》共有两部分内容,第一部分即“出郭二律 其一”,描述了作者在外出时的感受。诗中描绘了春风拂过,雨点洒落的景象,并以此表达对国家政治清明、边塞宁静的喜悦心情。同时,诗中也流露出作者对于个人病疾的无奈以及对功名利禄的淡泊。

在欣赏这首诗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深入分析:首先,从语言风格上讲,黎贞运用简洁明快的语言,通过对比手法,将春天的生机勃勃与国家的安宁繁荣相映成趣。其次,在结构安排上,诗歌采用了起承转合的传统布局,首句设景起兴,中间三联抒情议论,最后一句总结提升,使全诗浑然一体。再次,从主题思想上看,诗歌既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喜爱,又抒发了对时局稳定的自豪感,同时也反映了诗人自身不愿涉足官场、崇尚自然的情怀。此外,诗中使用的比喻和象征手法,如“白涨秦淮息怒涛”、“蓬莱宫阙入云高”,增添了诗的艺术魅力。

“出郭二律 其一”不仅展示了黎贞深邃的艺术造诣和丰富的情感世界,也反映了明代社会的政治风貌和个人志趣。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和赏析,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古代诗歌的文化内涵和审美特点,从而更加深入地体会古代文人的生活状态和精神追求。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