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郎出江左,朗朗散风标。
六籍漱芳液,群玉方采樵。
磬折见冲抱,款言弥久要。
怆然念离夜,携手在河桥。
缅余樗散姿,谬倚英琼瑶。
回望具区云,心旌屡摇摇。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周郎出江左,朗朗散风标。
六籍漱芳液,群玉方采樵。
磬折见冲抱,款言弥久要。
怆然念离夜,携手在河桥。
缅余樗散姿,谬倚英琼瑶。
回望具区云,心旌屡摇摇。
。
周公瑕,字子西,春秋时期楚国大夫、诗人。
《吴中三子诗》是宋代著名学者朱熹所作的一首诗歌集,“其三”指第三篇,《周公瑕》,即“周公瑕”,是其中一篇。这首作品以讽刺的笔调描绘了周公瑕在政治斗争中的复杂心态和结局,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政治腐败与道德沦丧。
《吴中三子诗》全名《吴中三子诗序》,作者朱熹(1232年-1405年),字元晦,号晦庵,别称伊洛先生、鲁斋先生等。他是南宋时期著名的理学家和哲学家,也是中国宋明时期的著名学者之一。
作品中的“周公瑕”形象是虚构的,并非真实的历史人物,而是朱熹用来表达对当时社会现象的一种讽刺或批判。通过这样的文学创作,他试图揭示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