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磴崎岖猿夜号,溪流如沸石如刀。
刺桐花下思归客,待得天明有二毛。
豫章江行 其二
介绍
《豫章江行其二》是由明代诗人黎民表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下面是对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诗歌原文:千越通津处,青山匝岸多。鸥来摇水镜,鸿去避云罗。钓 依蒲柳,行舟触芰荷。本无浮海志,乘醉且狂歌。
诗意解析:在这首诗中,诗人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又生动的自然画面。首句“千越通津处”暗示了地理位置,表明这是一片连接南方与北方的要冲之地。次句“青山匝岸多”则形容了周围环境的秀美,青山环绕,景色宜人。第三句“鸥来摇水镜”和第四句“鸿去避云罗”都运用了比喻手法,将大雁比作在水中游动的水镜,飞鸟躲避云雾如同在荷叶上行走。第五句“钓 依蒲柳”,则展现了一幅渔人在岸边垂钓的宁静景象。第六句“行舟触芰荷”进一步描绘了船只行驶时触碰到的荷花,增添了诗中的动感。最后一句“本无浮海志,乘醉且狂歌”表达了诗人虽然心中没有远大的抱负,但仍然乐于享受当下的生活,借酒消愁,放声高歌。
文学地位:《豫章江行其二》作为一首七绝,在古代文学作品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其艺术价值体现在简洁的语言、鲜明的意象和深刻的情感表达上。该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江南地区的美丽风光和渔民的生活状态,体现了作者深厚的人文情怀和对自然美的独到见解。同时,诗歌中的用词考究,如“千越通津处”、“青山匝岸多”等,不仅增加了语言的美感,也使得作品更加耐人寻味。此外,这首诗的流传和影响也反映了中国古典诗词在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
创作背景:黎民表生活在明初,这个时期的社会环境相对稳定,文人墨客有更多的机会接触并描写自然景观。由于他长期居住在江南地区,对当地的风土人情有着深刻的感受。因此,他的很多作品都以描绘自然景观和抒发个人情感为主,而《豫章江行其二》正是这样的一首作品。
艺术特色:这首诗的艺术特色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它采用了简洁明快的七言绝句形式,便于读者快速理解和记忆。其次,诗人巧妙地利用比喻和象征的手法,使诗歌充满了想象力和创造力。例如,“鸥来摇水镜”和“鸿去避云罗”等句子,通过生动的比喻,将自然界的事物人格化,增强了诗的表现力。最后,诗歌的语言优美,韵律和谐,读起来朗朗上口,具有很强的音乐感。
历史评价:对于《豫章江行其二》的历史评价,历来有褒贬不一的看法。一些学者认为,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情感内涵,成为了中国古典诗歌的佳作之一。而另一些人则认为,这首诗虽然在艺术上有一定的成就,但在思想内容上较为平庸,缺乏深度和创新性。尽管如此,不可否认的是,这首诗在中国古典诗歌史上占有一席之地,其艺术成就和影响力不容忽视。
《豫章江行其二》是一首具有深刻内涵和高度艺术价值的古诗。它不仅展示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也反映了明代社会文化的一个侧面。通过对这首诗的解读和赏析,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中国古代文学的精髓,以及诗人如何通过文字表达自己的情感和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