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识谈经处,文庄旧讲堂。
老僧藏有牍,新燕绕无梁。
绛帐空寒雨,苍苔冷夕阳。
客来寻古迹,惆怅小沧桑。
邵文庄公惠山讲堂废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邵文庄公惠山讲堂废址》是明代诗人谈修创作的一首古诗,其全文如下:谁识谈经处,文庄旧讲堂。老僧藏有牍,新燕绕无梁。绛帐空寒雨,苍苔冷夕阳。客来寻古迹,惆怅小沧桑。这首诗描绘了邵文庄公惠山讲堂的废址,通过生动的细节描写,展现了昔日辉煌与沧桑变迁的对比。下面将详细介绍作品及其背景:
作者简介:谈修是明代的诗人,他的作品多以表达对自然景色的感慨和对社会现实的关注而著称。
诗歌原文及翻译:《邵文庄公惠山讲堂废址》这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于历史遗迹的深深怀念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其中“谁识谈经处,文庄旧讲堂”两句,直接点明了诗的主题,即邵文庄公讲堂的历史位置和曾经的辉煌。
诗句解析:“老僧藏有牍,新燕绕无梁。”这句诗描绘了讲堂在荒废之后的景象,老僧和新生的燕子成为了这里独特的见证。“绛帐空寒雨,苍苔冷夕阳。”则进一步衬托出这个场所的荒凉与寂寞。这几句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增强了对过去辉煌的怀念和对现实沧桑的感伤。
文化价值与意义:这首诗不仅具有高度的艺术成就,更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它反映了明代文人对历史的反思以及对传统文化的珍视。通过对邵文庄公讲堂废址的描述,谈修向人们展示了一个时代的变迁,并引发读者对自身文化传承的思考。
《邵文庄公惠山讲堂废址》不仅是谈修个人创作才华的体现,更是明代诗歌艺术的一个重要代表。这首诗以其深邃的情感、精湛的艺术技巧和丰富的文化内涵,成为了中国古典诗歌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