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总戎出征

天子龙飞定朔南,知君此去定呼韩。
班超自信轻投笔,马援仍能老据鞍。
饮马窟春泉脉暖,射雕风急雪花寒。
同行王粲吾知己,应有音书早寄看。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送总戎出征》是明代诗人黎贞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意象和深刻的情感,展现了作者对友人即将出征的不舍与祝愿。下面将从诗歌原文、写作背景、艺术特色及文化影响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1. 诗歌原文
  • 首联:“天子龙飞定朔南,知君此去定呼韩。”这两句直接点明主题,表达了对于友人即将踏上征途的肯定与支持。同时,“天子龙飞定朔南”,意味着国家安定,形势大好,为出征者增添了信心和勇气。
  • 颈联:“班超自信轻投笔,马援仍能老据鞍。”这两句借用历史上的英雄人物班超和马援的形象,寓意着出征者将能够像他们一样,无论年纪多大,都能保持锐意进取的精神,为国家建功立业。这不仅是对个人能力的认可,也是对整个团队战斗力的赞扬。
  • 尾联:“饮马窟春泉脉煖,射雕风急雪花寒。”这是对出征地的具体描述,既体现了大自然的美好风光,又暗含了出征的艰难和挑战。这样的描写不仅增加了诗歌的诗意,也让读者能够更加深刻地感受到出征者的不易和责任重大。
  1. 写作背景
  • 明代背景:这首诗创作于明朝时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政治环境与文人心态。在那个动荡的时代,许多文人都面临着国事家事的双重压力,因此他们的作品中往往充满了忧国忧民的情感。
  • 作者身份:黎贞作为明代的诗人,他的这首作品也展示了其深厚的文学功底和个人风格。作为一位有影响力的文人,他的作品在当时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影响力。
  1. 艺术特色
  • 意象运用:在这首诗中,作者巧妙地运用了多种意象,如“天子”、“班超”、“马援”等历史人物和典故,以及“春泉”、“射雕”、“雪花”等自然景象,这些意象既有丰富的象征意义,又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 情感表达:诗中的情感表达非常真挚,通过对友人即将出征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深厚感情和对其未来的深深期待。这种真挚的情感表达使得诗歌具有很强的感染力,能够引发读者的共鸣。
  1. 文化影响
  • 文学地位:《送总戎出征》作为明代的文学作品,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它不仅体现了明代文人的审美情趣和文化追求,也为后世的文学创作提供了灵感和借鉴。
  • 历史价值:这首诗不仅是一篇文学作品,更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它反映了明代社会的风貌和文人的心态,为我们了解那个时代的社会背景和文人群体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送总戎出征》不仅是一首表达深厚友情和祝福的诗歌,更是一篇承载着历史记忆和文人情怀的重要文献。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可以更深入地理解明代文人的生活状态和精神世界,也能够体会到古代文人对国家和民族的深厚情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