旱来恨见秋霖迟,淋漓浃月仍苦之。
禾焦豆萎已无救,坏屋决梁安用为。
生柴价高陈粟贵,流离载道闻歔欷。
莫怪农家贱卖牛,待餔欲给晨昏费。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旱来恨见秋霖迟,淋漓浃月仍苦之。
禾焦豆萎已无救,坏屋决梁安用为。
生柴价高陈粟贵,流离载道闻歔欷。
莫怪农家贱卖牛,待餔欲给晨昏费。
《秋雨叹三首》是唐代伟大诗人杜甫的组诗作品。杜甫,字子美,号少陵野老,唐代著名诗人、政治家,其诗作以其深沉的情感和独特的艺术风格著称,被后人尊称为“诗圣”。
在《秋雨叹三首》中,杜甫用生动的语言和形象的比喻,将秋天连月雨灾的情景描绘得淋漓尽致。第一首诗通过描写百草秋烂死,阶下决明颜色鲜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逝去的感伤。同时,凉风萧萧吹汝急,恐汝后时难独立,更是流露出诗人内心的担忧与孤独之感。第二首诗则侧重于表达人民的生活困苦,如禾头生耳黍穗黑等景象,反映了杜甫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关注。第三首则是诗人自伤穷困潦倒的心情,兼叹民困难苏,充满了忧国忧民的情怀。
杜甫的《秋雨叹三首》不仅是一首充满艺术魅力的诗歌,更是一部反映社会现实、蕴含深厚历史意义的文学作品。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可以更深入地理解杜甫的文学成就及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