及兹农事候,令予归不闲。
本无西畴耕,为趁东风还。
旧庐在林莽,树石繁其间。
时春方雨余,好鸟声关关。
门柳媚柔条,萝径滋苔斑。
涧鸣始流泉,座对初青山。
寓目但成景,偃仰多欢颜。
此乡能似否,宁不思回醾。
春日忆山中书隐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春日忆山中书隐》是由唐代诗人潘纬创作的一首脍炙人口的诗词,本页面为您详细介绍了其背景、内容和赏析等。
《春日忆山中书隐》是唐代诗人潘纬的作品,这首作品不仅是潘纬艺术生涯中的巅峰之作,也是中国古典文学宝库中的瑰宝。下面将深入探讨这首诗词的艺术特色、文化价值以及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首先从艺术形式的角度来看,《春日忆山中书隐》展现了潘纬深厚的诗歌功底和独到的艺术见解。这首诗采用了五言律诗的形式,简洁而富有节奏感的语言,使得整首诗读起来朗朗上口,易于记忆。潘纬以其独特的视角和细腻的情感捕捉能力,描绘了春天山中的美好景象,通过自然景物的描摹表达了作者内心深处的情感和思考。
从思想内容和情感表达方面来看,该诗作充满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哲理的深刻领悟。潘纬通过对春天山中景色的生动描绘,不仅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赞美,更反映了他对人生境遇和心灵归宿的思考。诗中“及兹农事候,令予归不闲”一句,体现了诗人虽身处繁忙的农事之中却心怀闲适之情,这既是对现实生活的写照,也透露出一种超脱世俗的人生态度。
从文化和历史价值角度考虑,《春日忆山中书隐》不仅仅是一首诗,它承载了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作为唐代文学的代表之一,潘纬通过这首作品展示了唐代文人的生活情趣和文化追求。在中国古代文学中,这类描写自然景观和抒发内心情感的作品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它们不仅反映了作者的审美观和哲学思考,也为后世提供了学习和研究的素材。
《春日忆山中书隐》不仅因其艺术形式上的精湛而受到赞誉,更因其深刻的思想内涵和丰富的文化价值而被后人传颂。无论是对于研究唐诗的学者,还是对于喜爱古典文学的读者而言,这首诗都是不可或缺的宝贵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