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贾城高五岭连,蛾眉新月斗婵娟。
时人莫漫夸盈缺,留得清光万古圆。
羊城八景为胡方伯先生题 其三 越台秋月
介绍
胡方伯先生并非为“羊城八景”中的“越台秋月”题诗。胡方伯,即胡应麟(1576年—1646年),字元瑞,号少室山人,明代文学家、史学家,世称“胡三礼”。他的作品《羊城八景》并非为某一特定景观所作,而是一系列以广州城市风景为主题的诗歌作品集。这些作品反映了当时人们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对城市生活的热爱。
《羊城八景为胡方伯先生题·其三·越台秋月》是明代文学家欧必元的一首诗作,它描绘了广州越秀山上的越台在秋季月光下的美丽景象。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手法和深刻的情感内涵,成为研究明代广州城市文化和诗歌美学的重要文献。下面将对其内容进行详细解析:
陆贾城高五岭连,蛾眉新月斗婵娟。这句诗通过运用比喻和象征的手法,形象地描绘了越台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美景。其中,“陆贾城高”指的是越台的地势高耸,与周围的山脉相连;“五岭”则可能是指广州周边连绵起伏的山脉;“蛾眉新月”则是用来形容月亮的形状,如同美人的眉毛一样优雅而迷人。这两句诗不仅展现了广州的自然风光,还蕴含着诗人对自然之美的赞美和向往。
时人莫漫誇盈缺,留得清光万古圆。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一种哲理认识。在这里,“盈缺”指的是月亮的盈亏变化,而“清光”则代表了月光的清澈明亮。诗人认为,虽然月亮会经历盈缺的变化,但它所散发出的光芒却是永恒的,能够照亮万物,给人带来希望和慰藉。这两句诗寓意深刻,既体现了诗人对自然规律的敬畏之情,也表达了他对美好事物的珍视和追求。
这首诗以其精湛的艺术手法和深刻的情感内涵,成为研究明代广州城市文化和诗歌美学的重要文献。通过对这首诗的分析,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明代广州的城市风貌、自然景观以及人们的文化心态。同时,它也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历史资料,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和保护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
胡方伯先生确实为“羊城八景”中的“越台秋月”题写过诗。这首诗以其生动的形象、丰富的情感和深邃的内涵,展现了明代广州的自然美景和人们的精神风貌。通过对这首诗的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明代广州的城市文化和诗歌美学,同时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宝贵的历史视角来审视这一重要的文化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