乞恩初得理方书,自谓良医肱折馀。
试把风波看幻质,岂无舟楫济亨渠。
一毛尽识周身痛,二竖皆乘正气虚。
端的与君投胜剂,本来无妄莫教除。
即事用前韵 其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文学作品介绍《即事用前韵 其一》
《清明即事用前韵 其一》,这是一首由金代诗人刘从益创作的诗。这首诗描绘了清明时节的景致与心境,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的感慨和思考。诗中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感悟,展现了作者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情感世界。
诗的第一句“一度清明了一年”,直接点明了主题,表达了清明节的到来,同时也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岁月的更迭。接着,“温风袅袅雨班班”描述了清明时节的天气特征,给人以清新、湿润的感觉,也暗示了春天的到来和生命的复苏。
“几家绣幰寻芳去,何处蹇驴驮醉还”则描绘了人们在清明时节外出游玩的情景,家家户户都去寻找春天的美丽,而有些人则骑着驴子回家,享受着节日的快乐和放松。这两句不仅展现了清明时节的热闹氛围,也反映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接下来的诗句“宿草新坟惊世短,落花流水占春閒”则进一步描绘了清明时节的景象。宿草和新坟的出现,让人们感叹生命的无常和短暂;而落花流水则象征着春天的逝去和岁月的无情。这种对比和反思,使人们更加珍惜眼前的时光和生活。
诗的最后一句“晓莺啼破松窗梦,缺月东南挂屋山”则以清晨的莺声和月光作为收尾,营造了一种宁静而深远的氛围。晓莺啼声打破了松窗的美梦,缺月挂在屋山上,象征着夜晚的结束和新一天的开始。这种自然景象的变化和循环,也引发了人们对生命、时间以及宇宙的思考和感悟。
《清明即事用前韵 其一》是一首富有哲理和美感的诗歌。它通过对清明时节景物的描述和情感表达,展现了作者对生活的感悟和对自然的赞美。同时,诗中的比喻和象征手法也为整首诗增添了更多的艺术魅力和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