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韶山水图

江南之山倚南斗,根据蜿蜒几千亩。
悬厓峭壁重复重,若坐若立还若走。
江南之水环南都,汹涌周回为具区。
包天括地深无极,云帆雪浪相萦纡。
水流山峙多清气,钟出高人自拔萃。
平生爱住山水间,养高不为形骸累。
嵓前空翠飞蒙蒙,小桥不与周逵通。
房栊半出长林外,人声多在云烟中。
好景静观皆自得,著书老却龙鳞柏。
昨夜虹光射斗牛,山灵放出文章伯。
献策御前夸第一,词林更转春坊秩。
莫将山水匿胸中,普施霖雨苍生笔。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大韶山水图》是明代诗人刘珝所作的一幅画作,其描绘了江南的山和水。以下是对这幅作品的相关介绍:

  1. 作者介绍:《大韶山水图》是明代诗人刘珝创作的一幅山水画,他以其精湛的艺术才能在明朝文坛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刘珝,字叔温,号古直,山东青州府寿光县阳河里人。他在明英宗正统十三年(1448年)中进士,历任编修、吏部左侍郎等职,最终晋升为吏部尚书。
  2. 画作内容:《大韶山水图》不仅展示了江南地区的自然风光,更通过诗的形式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画作描绘了连绵起伏的山峦和蜿蜒流淌的河流,山体峻峭,河水奔腾,两者相互映衬,形成了一幅动静结合的画面。
  3. 创作背景:刘珝生活在明朝中期,这个时期社会相对稳定,文人墨客有机会通过诗文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理想。因此,他的山水画作不仅仅是对自然景观的描摹,更是对当时社会状况的一种反思和批评。
  4. 艺术特色:《大韶山水图》在艺术上展现了刘珝的高超技巧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他的画作注重线条的运用,使得山石的轮廓清晰而生动,树木的姿态各异,充满了生机。同时,画作中的云彩和流水也处理得恰到好处,既增加了画面的层次感,又体现了作者对大自然规律的深刻理解。

《大韶山水图》不仅是刘珝个人艺术成就的象征,也是明代文人山水画的代表之一。通过这幅画作,可以窥见当时社会的文化氛围以及文人的精神追求。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