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桃春前疑无花,几回攀树成咨嗟。
岂知时节自然到,千枝万蕊纷如麻。
今朝照眼如云锦,正好一樽相对饮。
无端尘事又相访,窗下无言欹倦枕。
窗前小桃盛开不获宴赏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窗前小桃盛开不获宴赏》是明代诗人郑鹏创作的一首七言诗。这首诗不仅描绘了春日里小桃盛开的美丽情景,而且表达了作者因无法享受宴赏而感到的遗憾和无奈。以下是对这首诗的具体介绍:
作者简介:郑鹏,字于汉,是明朝福建闽县人。他不仅是一位文学家,还是举人,曾担任淮安教授等职。他的文学作品展现了其深厚的文学造诣和丰富的情感表达能力。
作品原文及解析:《窗前小桃盛开不获宴赏》中,诗人通过生动的语言和形象的比喻,将春天的景色与个人的情感紧密地联系在一起。首句“小桃春前疑无花”描绘了桃花在春初时似乎还未盛开的景象,给人一种期待和好奇的感觉。接下来的“几回攀树成咨嗟”则透露出诗人因未能及时欣赏到这美丽的景色而产生的失望情绪。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美景的细腻描绘,传达了作者对美好事物的珍惜以及对无法享受这些美好时光的遗憾。
作品的艺术特色:郑鹏的诗歌以其优美的语言和深刻的意境著称。《窗前小桃盛开不获宴赏》就是这种艺术风格的代表之一。通过精细的描绘和深情的表达,郑鹏成功地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充满诗意的春天世界,使人仿佛能亲自体验到那盛开的桃花,以及与之相伴的那份喜悦和遗憾。
作品的影响与评价:作为明代的文学作品,《窗前小桃盛开不获宴赏》在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它不仅展示了郑鹏的文学才华,也反映了当时文人对自然美的追求和感慨。这首诗因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远的文化意义,受到了后世学者和读者的喜爱和赞誉。
《窗前小桃盛开不获宴赏》不仅是一首诗,更是一段跨越时空的历史记忆,反映了明代社会的文化风貌和文人的情感世界。对于喜爱古典文学的人来说,这首诗无疑是了解和欣赏古代诗歌之美的重要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