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房镇日伴僧闲,景物依稀与意关。
弦管日教来好鸟,画图天为列青山。
池留芳草供佳句,竹引清泉涤醉颜。
胜事前林尤可赏,鹭鸶朝去暮飞还。
天宁寺山房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天宁寺山房》赏析
《天宁寺山房》,一首由明代诗人郑鹏创作的诗作,是一首描绘静谧山水的佳作。这首诗以其优美的语言,展现了作者对于自然之美的深深热爱和对闲适生活的向往。
诗的第一句“山房镇日伴僧閒”便勾勒出了一幅宁静的山居生活图。郑鹏在这首诗中通过“山房”这一载体,巧妙地表达了他与僧侣相伴的生活状态,而“镇日”“伴僧”则更强调了这种生活方式的长久与稳定。
第二句“景物依稀与意关”,则进一步展开了诗人的内心世界。这里的“景物”不仅指的是外在的自然景色,更深层次地指代着诗人的情感与心境。诗人通过这样的表达,使得诗歌中的景色与人的情感达到了一种微妙的和谐统一。
第三句“弦管日教来好鸟”,生动地描绘了山房周围自然环境的美好。这里,“弦管”象征着音乐与和谐,“好鸟”则代表了自然的清新与生机。这一句不仅是对美景的写照,也反映了诗人对和谐生活的向往。
接下来的几句“画图天为列青山”,更是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如诗如画的世界。在这里,“画图”不仅指的是画作,更暗喻诗人心中的理想世界,而“天为列青山”则形象地表现了自然的壮丽与高远。
再往后,“池留芳草供佳句”,“竹引清泉涤醉颜”,两句诗分别从视觉和感官上进一步加深了对山房美景的描述。通过细腻的语言,诗人成功地传达出了他对这片山林深深的眷恋之情。
“胜事前林尤可赏,鹭鸶朝去暮飞还。”以“前林”作为收尾,既总结了前文的内容,又为整首诗增添了一份诗意。这句诗不仅让人联想到了自然之美,同时也让人感受到了生命的循环与不息。
《天宁寺山房》不仅仅是一篇描写自然风光的诗歌,更是一首蕴含着深厚情感与哲理的作品。它让我们看到诗人如何在忙碌的生活之余,找到一片属于自己的静谧天地,感受到生活中最朴素、最真实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