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兴行台

赤县层城列羽旄,往来车马日劳劳。
水流北去天河近,山拱西来禁阙高。
长路强驱心已倦,清秋怅望首重搔。
满篝禾黍斜阳外,何处春讴对浊醪。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定兴行台》是明代郑岳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观和历史场景,展现了作者对国家和历史的深切关怀以及对和平生活的渴望。下面将对这首诗进行简要介绍:

  1. 诗歌原文
  • 赤县层城列羽旄,往来车马日劳劳。
  • 水流北去天河近,山拱西来禁阙高。
  • 长路强驱心已倦,清秋怅望首重搔。
  • 满篝禾黍斜阳外,何处春讴对浊醪。
  1. 诗歌翻译
  • 赤县层城的旗帜在天空中飘扬,来往的车马在道路上络绎不绝。
  • 河水向北流淌,靠近天河;山峰向西延伸,高耸入云。
  • 漫长的路途让人疲惫不堪,秋天的傍晚我不禁频频搔头。
  • 夕阳斜照下,一篝柴火旁,哪里还有歌声相伴,只有浊酒相伴。
  1. 诗歌创作背景
  • 郑岳(1485年7月16日-1542年),字汝华,福建莆田人,明代诗人。弘治六年进士,授户部主事。后为李梦阳所劾,夺官为民。世宗即位,起抚江西,召为大理卿,陈刑狱失平八事,迁兵部左侍郎,后乞休归。有《莆阳文献》、《山斋集》。《定兴行台》的创作,反映了他对时局的担忧以及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1. 诗歌主题
  • 这首诗以“定兴行台”为主题,通过细腻的语言描绘了古代城市的景象,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于国泰民安的期盼和对于战争带来的破坏的痛惜。

郑岳的《定兴行台》不仅是一首优美的诗歌,也是对中国古代历史文化的一种传承。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古代文学的魅力和深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