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发建溪

夜雨添新涨,傍舟与岸齐。
漫滩浮乱石,叠嶂夹危溪。
夷险心无累,行藏道岂迷。
故园觉清旷,更好结幽栖。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晓发建溪”是一首诗歌,出自宋朝蒋之奇的作品。这首诗通过描绘清晨在建溪边启程的情景,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故乡深深的思念。以下是对该作品的具体介绍:

  1. 诗歌原文
    夜雨添新涨,傍舟与岸齐。
    漫滩浮乱石,叠嶂夹危溪。
    夷险心无累,行藏道岂迷。
    故园觉清旷,更好结幽栖。

  2. 诗歌解析

  • 夜雨添新涨:夜晚的雨水使得河流水位上涨,增添了新的生机。
  • 傍舟与岸齐:小船随着岸边而停,形成一幅和谐的画面。
  • 漫滩浮乱石:河岸上的沙滩上散落着各种大小的乱石,显得格外自然。
  • 叠嶂夹危溪:高耸的山峰和狭窄的溪流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自然景观。
  • 夷险心无累:无论环境如何艰难险阻,诗人的心情却异常轻松。
  • 行藏道岂迷:诗人认为无论走到哪里,道路都不会迷失。
  • 故园觉清旷:远离城市的喧嚣,感受到家乡的宁静与广阔。
  • 更好结幽栖:在这样的环境中,更愿意寻找一个安静的地方居住。
  1. 主题思想
  • 这首诗通过对建溪边景色的描绘,传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敬畏和赞美之情。
  • 同时,诗中也流露出诗人对故乡的深情厚意,以及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1. 艺术手法
  • 比喻:诗人用“天劈两峰开胜观”、“杏花压雨倚春态”等生动的比喻,形象地描绘了建溪的自然风光。
  • 对比:通过对“夜雨添新涨”、“傍舟与岸齐”等景象的描写,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效果。
  • 象征:诗中的“故园觉清旷”、“行藏道岂迷”等表达,寓意深远,象征着内心的平静和对自由的追求。
  1. 创作背景
  • 这首诗可能是在诗人离开家乡前往其他地方时创作的,表达了他对故乡的眷恋和对未来的憧憬。
  • 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将建溪边的景色描绘得栩栩如生,使读者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了诗人的情感。
  1. 文化影响
  • 这首诗以其优美的语言和深刻的内涵,在中国文化史上占有一席之地。
  • 许多后来的文人墨客,如金居敬、李寄等,都曾模仿这首诗的形式,创作出自己的作品。

这首诗是一首充满诗意和哲理的作品,它不仅展示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故乡的深深眷恋,也反映了当时文人的生活情趣和审美追求。这首诗的艺术价值和文化价值都值得我们深入探讨和研究。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