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州道中奉柬费湖东石熊峰贾南坞三阁老

出昼经三宿,吾行未厌迟。
群公期出祖,满卷重贻诗。
天地开晴旭,山川耀远姿。
去途净如洗,尘土岂容缁。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通州道中奉柬费湖东石熊峰贾南坞三阁老》是明代诗人郑岳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下面将对该诗进行更为详细的介绍:

  1. 创作背景:这首诗创作于明代嘉靖年间,当时郑岳担任江西布政使期间,他目睹了宁王朱宸濠夺地行为而上书阻止,却遭到了诬陷而被罢官。在经历了政治风波后,他决定回到故乡福建莆田,途经通州地区时,写下了这首诗。
  2. 内容解析:诗中“出昼经三宿,吾行未厌迟”表达了诗人长时间行走的疲惫与对旅程的留恋。接下来的两句“群公期出祖,满卷重贻诗”则展现了诗人与同僚们的团聚和分享诗文的喜悦。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以及对同僚间的交流,展示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绪与对外在环境的深刻感受。
  3. 艺术风格:郑岳的诗歌以清新脱俗、意境深远著称。他的诗作常带有一种超脱尘世的宁静感,同时又不失对人生百态的细腻观察。《通州道中奉柬费湖东石熊峰贾南坞三阁老》便是其典型代表之一。通过这首诗,人们不仅能够感受到诗人对于自然的热爱,还能领略到他对于友情和仕途的深刻感悟。

郑岳的诗歌还体现了明代文人对于自然美和人文情怀的重视。在他的笔下,自然不仅仅是一个供人观赏的对象,更是充满情感和故事的背景。通过与自然界的对话,诗人得以净化心灵,从而更好地面对人世间的种种纷扰。

《通州道中奉柬费湖东石熊峰贾南坞三阁老》不仅是郑岳诗歌创作的佳作,也是明代文人心态与文化风貌的体现。通过对这首诗的分析,可以更深入地理解明代社会的文化背景及其在文学上的表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