皋鱼子

陟阿丘以风,白杨摇摇朝暮中。
乌栖白杨树,飞过阿丘宫。
皋鱼子,抱树啼。
为我问终风,何事无已时。
父母不得养,儿心亡绝期。
儿心有绝期,木华落尽风不吹。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皋鱼子》是明代郑善夫创作的一首杂言古诗。下面对这首诗及其作者的生平进行具体介绍:

  1. 作者简介:《皋鱼子》的作者是郑善夫,字继之,号少谷,明朝福建闽县人。他是一位具有卓越文学才华的诗人兼画家。他的仕途经历颇为传奇,曾中弘治十八年进士,后因不满朝政腐败,弃官归隐。正德年间,他再度入仕,但不久便因直言进谏而被廷杖,最终在嘉靖初年病逝于南京。

  2. 原文与翻译:诗的原文如下:“陟阿丘以风,白杨摇摇朝暮中。乌栖白杨树,飞过阿丘宫。皋鱼子,抱树啼。为我问终风,何事无已时。父母不得养,儿心亡绝期”,这首诗简洁而富有情感。通过鸟和树木的形象描写,表达了一种无奈和悲伤的情感。同时,诗中还包含了对家庭关爱的呼唤,以及对命运无常的感慨。

  3. 作品背景与影响:《皋鱼子》的创作背景可能与郑善夫的个人经历密切相关。他的仕途坎坷,对于社会的不公和个人的命运感到无力,因此可能在诗歌中透露出对社会现实的不满以及个人情感的抒发。这首诗虽然流传甚广,但具体的创作时间和流传途径不详。然而,它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是研究明代诗歌艺术不可或缺的重要文献之一。

《皋鱼子》不仅是一首具有深刻社会意义和艺术价值的古诗,也是研究明代文人心态和社会背景的重要文本。通过对它的学习和鉴赏,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中国古代文人的生活状态和精神世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