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君渡淮水,仓卒见贼垒。
一声金鼓鸣,马跃昏风起。
三千义兵坐倒戟,一日同赴黄河死。
嗟尔渔樵人,何曾识蒐狩。
但闻鹤唳胆已落,乃使执盾从敌后。
边头将军故缩,手要取金印大如斗。
淮阴寡妻啼向天,遗恨东行刘太守。
行淮北战场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行淮北战场》是明代郑善夫创作的一首杂言古诗。
这首诗作于明朝正德年间,郑善夫以户部主事的身份,负责榷税工作。《行淮北战场》是他在任职期间所作,通过此诗,郑善夫表达了他对国家兴亡的忧思以及对战争的悲壮情感。下面将具体介绍这首诗:
《行淮北战场》描绘了一幅战争场景的生动画面。诗中“我君渡淮水,仓卒见贼垒”一句,直接点明主题,表达了诗人在渡淮时遭遇敌军的情形。“一声金鼓鸣,马跃昏风起”则展现了战斗的激烈程度和环境的恶劣。这些描写,都使得诗歌具有很强的视觉冲击力和感染力。
诗中的“三千义兵坐倒戟,一日同赴黄河死”等句,反映了当时将士们的英勇无畏和对国家的忠诚。而“但闻鹤唳胆已落,乃使执盾从敌后”则表现了战争中的恐惧与无奈,以及士兵们在战火中挣扎求存的状态。
《行淮北战场》不仅是一首表达个人情感的诗歌,更是对当时社会状况的反映。诗中的“嗟尔渔樵人,何曾识蒐狩”一句,揭示了普通百姓对于战事的无知,也反映出郑善夫对社会现实的感慨。
《行淮北战场》通过简洁的语言,生动地再现了一个充满战争与牺牲的古代战场景象。通过对这首诗的赏析,可以更加深刻地理解那个时代的战争背景和人民的生活状态。同时,这首诗也是郑善夫文学成就的一个缩影,他通过诗歌传达了强烈的情感和深刻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