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歌

云鸿下雀罗,越客变燕歌。
燕歌声激烈,越客悲奈何。
长歌剑斫地,短歌发直竖。
朔风吹易水,四座俱陨泪。
少年羞睚眦,壮士重意气。
拔剑杀仇家,生死无顾忌。
猛虎欲攫人,不择愚与贤。
食胆中自知,岂避猛虎前。
出门远孤征,雄剑终夜鸣。
窜身脱芦下,亡命入幽并。
幽并多豪侠,结交逾平生。
杯酒接然诺,信义何分明。
白日高渐离,筑声怆以怦。
田光为君起,片语谋立成。
荆卿独忼慨,舞阳乃辅行。
上马报仇去,土花照青冥。
秦庭事一就,干载扬令名。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燕歌行》是唐代诗人高适创作的一首长篇叙事诗,以晋朝灭亡后南渡百姓为背景,描绘了从燕山出发到江南的整个旅程。该诗不仅展现了战争带来的苦难和人民的坚强不屈,也表达了对于和平与安宁的向往。以下是对该作品的介绍:

  1. 创作背景:诗作的背景是晋朝灭亡后,南渡的百姓在战乱中艰难跋涉,最终来到江南的一段历程。通过描写这一过程中的艰辛与希望,诗歌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历史背景以及人们对和平与稳定的追求。
  2. 主题内容:《燕歌行》通过四个部分来展现其主题,即出师、战斗经过、被围及死斗的结局。其中,前两段主要描述了出征前的荣耀与轻敌导致的失败,第三段描绘了士兵们在生还无望时的悲壮抉择,末段则反映了战士的悲惨命运以及对将领的愤恨。
  3. 艺术特点:高适以雄健激越的风格,通过简练而深刻的笔触,展示了整个战役的过程。诗中的用韵严谨,平仄相间,抑扬有度,使得整首诗既有音乐性又富有节奏感。

高适的《燕歌行》不仅是对边塞战争的深刻反映,也是对人民坚韧不拔、渴望和平精神的赞美。《燕歌行》作为唐人七言歌行的典范,以其丰富的情感表达和独特的艺术风格,成为中国古代文学宝库中的瑰宝,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