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气候异京师,天道流行动失时。
柳条梅蕊相催迸,蛱蝶黄鹂未入枝。
至日 其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至日 其二》是明代著名文学家郑善夫的作品。在这首诗中,郑善夫通过对江南与京师气候差异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时光流转、世事变迁的感慨以及对美好春光逝去的哀叹。
郑善夫(1483-1521)是明代中期的一位重要文学家和官员,字继之,号予告,别号南郭,信阳浉河区人。他与当时的许多文人雅士一样,活跃于文坛,并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著称。他的诗作深受汉唐影响,既有现实的关怀,又有超然的意境。《至日 其二》作为其代表作之一,反映了他在艺术上的追求和情感上的寄托:
诗意解读:在《至日 其二》中,“江南气候异京师”一句直接点明了地域之间的气候差异,体现了诗人对家乡与京城不同季节感受的深刻观察。而“天道流行动失时”则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规律难以把握的无奈与哀愁。这种对比不仅增强了诗歌的艺术效果,也使得主题更加突出和鲜明。
意象运用:《至日 其二》通过具体生动的自然景物描绘,如柳条梅蕊、蛱蝶黄鹂等,构建了一个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画面。这些细节的描绘不仅增强了诗歌的可读性,更让读者能够深切地感受到诗人对春天的热爱与留恋。同时,诗人还运用了象征手法,如“柳条梅蕊相催迸”,象征着生命力与希望的迸发,表达了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追求。
哲学思考:诗中流露出的哲理思考,如“冉冉天时逼,悠悠人事催”以及“坐观群物变,又见一阳回”等句子,不仅展示了诗人对生命无常的感慨,也表现了他对于人生哲理的深邃理解和独到见解。这种哲学的思考使得诗歌不仅仅是对自然景观的描述,更是一种对人生境遇的深刻反思。
《至日 其二》不仅是郑善夫诗歌创作的佳作之一,也是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的瑰宝。它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深刻的思想内容和丰富的文化内涵,成为了研究明代文学和社会生活的重要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