韶州吟二首 其一

闻渡韶阳水,沧溟水更深。
娵媀时入馔,莫作百蛮音。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郑善夫的《韶州吟二首·其一》是一首明末的文学作品,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深情以及对国家太平盛世的赞美。以下是对该诗的介绍:

  1. 诗歌原文
    闻渡韶阳水,沧溟水更深。
    娵媀时入馔,莫作百蛮音。

  2. 诗人简介:郑善夫(明),字继之,号虚舟,浙江绍兴人。明代著名文学家、书法家。其作品多涉及山水田园,尤以描写自然景物见长。在文学史上,他与杨慎、张位并称为“三大家”。

  3. 诗歌解读

  • 自然景色的描述:诗歌开头通过“闻渡韶阳水”和“沧溟水更深”两句,展现了诗人对于家乡河流的熟悉及其深远的印象。接着,“娵媀时入馔,莫作百蛮音”两句则描绘了当地民族风俗和饮食文化的独特性,体现了诗人对家乡文化的深厚情感。
  • 政治理想的寄托:这首诗不仅是对自然风光的赞美,更蕴含了诗人的政治理想和对国家和平繁荣的期望。诗中“太平无外患”反映了作者对国内安定、社会和谐的向往,而“何事百牢关”表达了对边境安宁的重视。
  1. 艺术风格
  • 简洁明快的语言:郑善夫的诗风简洁而富有力度,语言明快直接,能够迅速抓住读者的注意力。
  • 深刻的意象运用:在这首诗中,诗人巧妙地使用了“沧溟水更深”、“娵媀时入馔”等意象,使得诗歌具有了丰富的内涵和深刻的情感表达。

郑善夫的《韶州吟二首·其一》不仅以其优美的文字和深邃的情感打动了读者,也反映了当时文人对于国家命运和个人命运的深刻思考。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可以更好地理解明代文人的生活情趣以及他们对国家和社会的关注与担当。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