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维新录

日下金鸡出绛銮,皇皇天语万方看。
喜闻圣主兴周道,竟使苍生起谢安。
云捧翠旂含五色,草生屈轶指群奸。
早时抱志投簪客,独向沧溟把钓竿。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读维新录》是明代郑善夫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通过对当时政治景象的描述,展现了作者对国家未来的深切期望和对时政的深刻反思。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

  1. 作者介绍
  • 郑善夫(明),字继之,号少谷,福建闽县人。他是明代的一位著名诗人,工诗善画。
  • 郑善夫于弘治十八年中进士,历任多个官职,包括户部主事、礼部主事等。他因为谏南巡而被廷杖,后因疾病辞官回乡。
  1. 诗歌原文:《读维新录》
    日下金鸡出绛銮,皇皇天语万方看。
    喜闻圣主兴周道,竟使苍生起谢安。
    云捧翠旂含五色,草生屈轶指群奸。
    早时抱志投簪客,独向沧溟把钓竿。

  2. 诗句解析

  • “日下金鸡出绛銮”:这里的“金鸡”象征着吉祥和权力的象征,而“绛銮”则可能指代皇帝的御辇或朝廷。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国家权力中心的关注。
  • “皇皇天语万方看”:表达了皇帝的声音无处不在,每一个角落都能感受到这种力量。这反映了当时社会对皇帝言论的高度关注和重视。
  • “喜闻圣主兴周道”:表达了作者对于君主推行新政的期待和喜悦。在这里,“圣主”指的是英明的君主,而“兴周道”可能指的是恢复和振兴中华文明的道路。
  • “竟使苍生起谢安”:这里的“谢安”是指东晋时期的名臣谢安,以其才智和稳重著称。这句话可能是在赞扬皇帝的政治才能和治理能力。
  • “云捧翠旂含五色,草生屈轶指群奸”:描绘了一幅生动的政治图景,其中“翠旂”象征皇帝的权威,而“群奸”则可能指的是朝中的权臣和奸佞之辈。
  • “早时抱志投簪客,独向沧溟把钓竿”:这里的“投簪”是古代文人辞去官职的行为,而“沧溟”则是大海。这句话可能是在形容那些有志之士,即使面对困境也坚持自己的理想和信念。
  1. 历史背景
  • 郑善夫创作这首诗是在明代中叶,当时中国正处在由盛转衰的时期。国家的内政外交都在经历巨大的变革,而这首诗正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创作的。
  1. 艺术特色
  • 郑善夫的诗歌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充满了对国家未来的期望和个人情感的抒发。他的诗歌不仅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也是了解明代政治文化的重要窗口。
  1. 研究价值
  • 《读维新录》不仅是郑善夫个人的代表作,也是研究明代中叶社会历史和政治文化的宝贵资料。通过这首诗,可以了解到当时的社会风貌和人们的心理状态。
  1. 后世影响
  • 郑善夫的诗歌对后世有一定的影响,尤其是在明朝中后期文人中,他的诗歌被广泛传颂和模仿。他的诗歌风格和思想观念也对后来的文人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1. 文化意义
  • 从更广的视角来看,郑善夫的诗歌不仅仅是文学作品,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和价值观,对于传承和发展中华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读维新录》不仅反映了明代中叶的社会现实和政治氛围,也展示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注和个人情感的真实表达。这首诗不仅是郑善夫个人的艺术成就,也是研究明代历史和文化的重要文献。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