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日登钓台

富春山下严陵濑,九日风光兴不违。
白石沧波元自好,鸣鹥飞鹜早知归。
南阳文叔求贤远,相府侯生识面稀。
王业帝谟俱莫问,百年江海有渔矶。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九日登钓台》是明代郑善夫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1. 作者介绍:郑善夫(1485—1523),字继之,号少谷,福建闽县人。他是明代著名的文学家和画家,弘治十八年进士出身。曾担任过户部主事、礼部主事等职。因不满朝政,弃官归隐。正德中,他再次被起用为南京吏部郎中,但在途中不幸病死。郑善夫的一生充满传奇色彩,他的文学作品也展现了丰富的情感和深刻的思考。

  2. 诗歌原文:富春山下严陵濑,九日风光兴不违。白石沧波元自好,鸣鹥飞鹜早知归。南阳文叔求贤远,相府侯生识面稀。王业帝谟俱莫问,百年江海有渔矶。

  3. 诗歌解析:此诗描绘了诗人在重阳节这天登上钓台的情景,通过具体的场景描写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感悟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白石沧波元自好,鸣鸥飞鹜早知归”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界和谐相处的美好愿望;而”王业帝谟俱莫问,百年江海有渔矶”则透露出诗人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人生态度。整体上,这首诗体现了明代文人的高尚情操和对自然的热爱。

《九日登钓台》作为郑善夫的代表作之一,不仅展示了其深厚的文学功底和独到的审美观,也是研究明代文人思想的重要文献。通过对这首诗的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明代文人的生活理念和精神追求。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