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峰云木郁苍苍,古垒仍存阅武场。
南渡关河双眼尽,中原风物百忧傍。
尚传草莽开黄屋,想见龙蛇绕御床。
往事只今俱洒泪,两阶干羽意何长。
登御校场下望故宫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登御校场下望故宫》是明代郑善夫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描绘了作者站在御校场向下望去,远观故宫遗址的景象,展现了历史的沧桑和国家的兴亡。
诗人在开篇即描绘了万峰云木郁苍苍的壮观景象,通过这一景象表达了自己对自然的敬畏和赞美。接着,诗人转而描述故宫的历史遗迹,古垒依然存在,阅武场依旧保留着历史的印记。这种对比,使得故宫的辉煌与现在的落寞形成了鲜明的对照,更加凸显了历史的变迁和国家的命运。
诗人通过对南渡关河的描述,表达了自己对国家命运的担忧。双眼尽处,关河已失,中原风物百忧傍,这不仅仅是对过去的怀念,更是对现实的感慨。同时,诗中还提到了尚传草莽开黄屋,想见龙蛇绕御床,这些意象生动地描绘了故宫昔日的辉煌与今天的衰败,让人不禁对历史的变迁感到惋惜。
诗人以“往事只今俱洒泪”作为结尾,表达了对过去历史的深深怀念以及对未来的忧虑。两阶干羽意何长,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于历史长河中的种种往事感到无奈和困惑,同时也反映了他对当前局势的担忧和对未来的不确定感。
《登御校场下望故宫》不仅展现了郑善夫对自然和历史的深刻感悟,更体现了他对国家兴衰、历史变迁的深刻反思。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远的思想内涵,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学中的一颗璀璨明珠。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人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中国古代诗歌的美学价值和文化内涵,也可以从中获得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