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近夫黄门

忆自吴门再相见,风波希阔两年馀。
天边此日歌凤鸟,海上何时烹鲤鱼。
巢父掉头终已矣,士元展足近何如。
秣陵云树三千里,未得从君赋卜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寄近夫黄门》是明代郑善夫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以其独特的文学价值和深刻的情感内涵,成为明代诗歌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下面将对《寄近夫黄门》进行详细介绍:

  1. 作者简介
  • 郑善夫的生平:郑善夫(1485年—1523年),字继之,号少谷,闽县高湖乡人(今福州郊区盖山镇高湖村)。他是一位杰出的官员、儒学家,尤以阳明学著称。
  • 郑善夫的仕途:郑善夫在明代官场上有一定的成就,曾历任户部主事、礼部主事等职,但他因直言进谏而得罪权贵,最终弃官归隐。
  1. 诗歌原文
  • 忆自吴门再相见,风波希阔两年馀。
  • 天边此日歌凤鸟,海上何时烹鲤鱼。
  • 巢父掉头终已矣,士元展足近何如。
  • 秣陵云树三千里,未得从君赋卜居。
  1. 诗歌鉴赏
  • 艺术特色:《寄近夫黄门》是一首典型的七言律诗,其形式严谨,音律和谐,体现了明代诗歌的典型风貌。全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比喻,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情感和对友人的深切思念。
  • 情感表达:诗中“风波希阔两年馀”表达了诗人与友人分离后的感慨;“巢父掉头终已矣,士元展足近何如”则反映了诗人对友人未来道路的关切和期待。整体而言,这首诗充满了对友情的珍视和对生活的感慨。

《寄近夫黄门》不仅是郑善夫个人情感的抒发,更是明代社会风貌的一个缩影。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读者可以更深入地理解明代文人的生活状态和他们的精神世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