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宗贤吏部,昔往鹿门山。
应世身难卧,探玄意自闲。
山公启事近,庞老携家还。
余亦隆中隐,接君床下颜。
郑伯兴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郑伯兴并非文学作品,而是中国现代著名作家、文艺理论者以及左翼文学运动开创者之一。他的主要作品包括小说、戏剧、诗歌、散文和文艺评论等。
郑伯兴(1895年6月11日—1979年1月25日)是中国文联第二、三届委员和中国作协第二届理事,他的生平与创作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郑伯兴在1920年开始发表作品,1955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他的一生见证了中国现代文学的多个发展阶段。
郑伯兴的创作生涯主要集中在20世纪30年代至40年代,这一时期的中国文学正处于转型期,新文化运动的影响深入人心。郑伯兴作为一位左翼文学运动的参与者,他的许多作品都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变革、人民的苦难以及对于理想社会的向往。
郑伯兴的主要作品有《武城谒子游祠》、《塞上》、《轨道》等短篇小说集以及《抗争》等小说剧本集和《哈尔滨的暗影》等短篇小说集。这些作品不仅展现了他深厚的文学功底,也反映了他对时代背景和社会现实的敏锐洞察。
郑伯兴是一位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有着举足轻重地位的作家,他的文学作品不仅丰富了中国现代文学的内涵,也为后来的文学研究者和爱好者提供了宝贵的研究资料。通过对郑伯兴的研究,可以更深入地理解20世纪30年代至40年代中国社会的历史变迁以及知识分子在历史洪流中的抉择与挣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