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夏公谨,平生道未疏。
岂为青琐客,不问白菟裾。
帝业维新日,皇舆草昩初。
看君抱经济,献纳定何如。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四海夏公谨,平生道未疏。
岂为青琐客,不问白菟裾。
帝业维新日,皇舆草昩初。
看君抱经济,献纳定何如。
夏公谨是明代的文学家。在明代文学史中,夏言以其丰富的诗歌创作而著称。他的诗歌不仅数量众多,而且风格多样,涵盖了山水、田园、咏史等多个题材,展现了他深厚的文学素养和独特的艺术见解。
夏言(1482年-1548年),字公谨,号桂洲,贵溪(今江西贵溪)人。他是明朝中期政治家、文学家,其生平跨越了多个历史阶段,经历了由进士到高官再到悲剧的命运起伏。夏言的一生充满了政治斗争,尤其是在明世宗与严嵩之间权力的角逐中,他的政治生涯达到了顶点。然而,最终由于政治原因,他被削职处死。尽管身处政治漩涡之中,夏言并未放弃文学创作。他的文学作品不仅记录了自己在政治舞台上的辉煌时刻,也反映了个人的情感世界和审美追求。
夏言的诗歌作品在明代诗坛上占有一席之地,尤其是他的七言古诗《赠夏公谨》被广泛传颂。这首七言古诗不仅展示了诗人对自然景观的热爱和赞美,同时也蕴含了深刻的人生哲理和对社会现象的批判。例如,“芳洲桂树好自攀,山人未归鹓鹭班”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向往以及对于仕途的无奈;“天香暗结黄金粟,岁岁飞花霄汉间”则描绘了一幅绚丽的自然画卷,同时寓意着人生的短暂和美好时刻的流逝。这些诗句不仅展现了夏言的艺术才华,也反映了他对生命和自然的深刻感悟。
夏言不仅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和文学家,也是明代诗坛上不可或缺的重要人物。他的作品不仅在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更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影响了后世。通过了解夏言的生平和作品,可以更深地理解明代的文化背景和社会环境,从而更加全面地把握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脉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