谒孙太初坟二首 其一

草堂琴瑟罢,羽化竟何如。
那复乌藤杖,空传白鹿车。
沙湍且鸥鸟,天地即蘧庐。
白首林君复,终无封禅书。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谒孙太初坟二首·其一》是明代诗人郑善夫的作品,表达了对已故友人的怀念之情和对生死无常的思考。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

  1. 作者简介:郑善夫,明初著名文学家,他的文学创作深受当时文化环境的影响,尤其擅长写山水田园诗,其作品多反映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及人生哲理的思考。
  2. 诗句赏析:郑善夫在《谒孙太初坟二首·其一》中通过简洁而富有深意的语言表达了对朋友去世后的感慨与思考。”草堂琴瑟罢,羽化竟何如” 这句描绘了诗人在失去挚友后的情感状态,表达了对于友人离去的深深哀伤与不舍。”那复乌藤杖,空传白鹿车” 则进一步揭示了诗人对友人生前生活状态的回忆,以及对其仙逝后留下的只有传说的物件的惋惜。”沙湍且鸥鸟,天地即蘧庐” 这句话通过自然界的景象,象征性的表达了一种超然物外的生活态度与哲学思考。”白首林君复,终无封禅书” 以“白首”暗示了生命的有限和时间的流逝,同时表达了对于友人生平未得封禅(古代帝王的一种祭祀活动)的遗憾和无奈。
  3. 诗歌背景:《谒孙太初坟二首·其一》的创作背景可能与诗人与友人孙太初的深厚友情有关。孙太初可能是诗人的朋友或知己,他们的交往或许充满了情感的交流和思想上的碰撞,使得这首作品不仅是对友人的追忆,也是对生命、友情与死亡等哲学问题的深刻反思。

郑善夫的《谒孙太初坟二首·其一》不仅是一首诗歌,更是一段关于友情、死亡与哲思的人生体验。通过对这首诗的深入阅读和分析,读者不仅可以领略到诗人的艺术才华,还能对生命的意义、人生的无常有更深的认识和思考。

相关推荐